看书强 > > 篡唐 > 第62部分

第62部分(1 / 2)

>    “奉节,下楼把水端上来,还有竹炭。”

“哦!”

窦奉节如像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站起身就往楼下走。走了两步,他又转回来,把一封信递给了郑言庆,

“叔祖让我把这封信交给你。”

“谁蹲信?”

“我不清楚……”

郑言庆放下茶碾子,接过了书信。目光扫了一眼,信封上空白,没有任何字迹。

拆开信封,抖开了信瓤。

郑言庆不看不要紧,一看却不由得身子一抖。

信上的字迹,实在太熟悉了,正是出自李基的手笔。自丛李基走了之后,就没有和言庆联系过。言庆也点

打听到李基去了夏州,但具体是什么地方却不清楚。

“言庆吾徒……”

一如既往的字迹苍劲,郑言庆认真的看着书信。窦奉节从流下拎着一袋竹炭和一桶龙门山的泉水走上来。

他也不说话,默默的用火折子把茶炉点燃,而后往茶釜中注入清水。把茶碾子拉到他的跟前,轻轻的的碾

茶,没有打搅郑言庆看信。

三年了,他对煎茶的过程,熟记于心。

郑言庆看罢书信,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信中的内容主要是询问他的学业,同时告诉他,已经为他选好了老师。而这个老师的人选,则让郑言庆感到万分惊讶。

长孙晟?

李基竟然能请出长孙晟来做他的老师?这能量……未免也太大了吧。

如果李基请的人是今下的任何一个名士,哪怕是如同欧阳询之流,他也不会如此震惊。

可是,他请得居然是长孙晟!

长孙晟那是什么人?开皇以来,大隋朝有数的名将,特别再对突厥的斗争之中,几乎处处都有长孙晟流下

的影子。要说起来,开皇年间的名将尤很多。原的不说,就说刚死掉的杨素,还有被斩首的贺若弼,全都是

拔尖儿的主儿。而长孙晟是和这些人比起来,丝毫不逊色。甚至说,他比贺若弼杨素,更加多谋善战。

李基在心中说:长孙晟此次随同皇帝出巡榆林,不成想在杨广照会了突厥可汗之后,突然旧疾复发。隋炀

帝已下诏要长孙晟在返回洛阳后,出任淮阳太守之职,可是由于这旧疾发作,不得不中止任命。长孙晟将回

洛阳体养身体、官拜右骁卫大将军的职务。右骁卫的主要职责,就是拱卫河洛地区的安宁,也就是说长孙晟

此后会留驻洛阳。

至于如何说服长孙晟,李基没有详细说明。

郑言庆惊愕无比,拿着书信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自家这位老师的能量,也太大了吧!

对长孙晟,言庆还是比较有好感。

不仅仅是具为这位右骁卫大将军平时为人低调,也不是因为他打击突厥,功勋卓著。

之所以会有好感,完全是当年宁长真屠戮言家村的时候,曾提过长孙晟的名字。

言庆现在缺少什么?

他不缺名气,缺少的是一个强有力的背景。

郑家处于没落状态,安远堂又站错了队伍,郑大士卧病在床,郑仁基前途渺茫。

窦家虽然实力雅厚,却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站出来帮助他。

相比之下,长孙晟就显得格外合适。一来他深受隋炀帝的代重,可以把整个河洛托付给长别员,这可不是

一般人能够享受的待遇:二来长孙晟的出身虽比不上窦家,可也正因为这样,不会被太多人关注。

比如现在窦家出面,说是要收言庆为弟子。

那么在皇帝眼中,亦或者在各大门闹世族当中,就会产生出一种遐想,窦家和郑家联手了……这是各大世

家,乃至于皇帝绝对无法忍受的事情。毕竟,一个世家大族的重新崛起,势必代表着昔日那些被其他世家分

害的利益,都要还回去。

那动作太大,影响也太夫,会

让郑言庆一下子被卷入漩涡之中,甚至连骨头都不会剩下。

所以,思来想去,也唯有长孔晟最为合适。

老师对自己,可说是机关算尽。既要让郑言庆接一个锦绣前程,又要让他平平稳稳。

言庆收好了书信,呆坐片刻,总算是稳住了心神。

“言庆,我要走了!”

窦奉节突然开口,声音很轻。

郑言庆二讧,扭头向浴看去,只见他已经煎好茶,为他分出一碗茶汤。

“好,那我改天再去看你。”

窦奉节说:“不是,我的意思是,我要离开洛阳了。”

“离开洛阳?去哪儿?”

“爹爹晌午时问我,是不是想和他一起去资阳。”

郑言庆恍然大悟,原来是窦轨想通了,要带着羹奉节一起走。这是好事啊!看样子昨天晚上他那一席话,

并不是白费功大。窦轨开始关注窦奉节,说不定父子两人在一起,可以让窦奉节不再像从前那样愤懦。而

且,这不正是他所希望的吗?

“奉节,你应该高兴才是啊,你昨天不还告诉我说,想要和你父亲在一起吗?”

窦奉节点点头,“刚开始我的确很开心,可是后来。。。”

“怎么了?”

“我要是去资阳,就再也没办法和你玩儿了!”

窦奉节抬起头,看着郑言庆,眼睛红红的,轻声道:“我想和爹爹在一起,可我又不想和你分开。我长这

么大,就只有你这么一个朋友。要是去了资阳,我什么人都不认识,会想你的。”

这个家伙。。。

郑言庆颇有些无奈,但又不得不为之感动。

他站起来,然后又在窦奉节身边坐下,伸手接住他的肩膀,低声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奉节,

你莫要这个样子。想想你父亲,他广个人在巴山蜀水打拼,又何尝不希望你能在他身边陪件?这一次他好不

容易同意带你去,你应该高兴才是。

你在资阳好好的照顾你爹,说不定过些年,你和你爹就回来了。

哭哭啼啼的,想个什么样子?男子汉大丈夫,当志在四方,居于一隅,难成大气。”

“可是,我舍不得你啊!”

“哈哈哈,傻小子,又不是生离死别。咱们今日分别,正是为了日后的重逢。到那时候,你我都长大了,

就可以想大人一样,把酒言欢,互道离别之情,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真的吗?“

窦奉节忍不住问道:“那到时候,咱们还会和现在一样,是好朋友吗?”

“当然了,你还记得吗?在学舍的时候”咱们说过,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窦奉节瞪大了眼睛,看着郑言庆,用力的点点头。

言庆接了他一下,然后起身坐在书案旁,想了想,提笔写道:城阏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

是。。。。。。远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王维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其中那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对言庆和窦奉节来说,似乎都不太合适。

不过,他们都是远离家乡的人。

窦奉节是远离他洛阳的家乡,而之于郑言庆来说,这个,远游,的意义更加深远。

写完之后,他还在上再写下了《送窦奉节之赴蜀州》的名字。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