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死人了?
听到刘英的禀告,朱元璋眉头微皱了一下。
国子学如今规模再度扩大,全校师生加起来有六千多人。
朱元璋觉得,国子学的规模还不够大。
有计划对国子学进行再次扩张。
六千多人生活在一块,说实话,出现一些意外,有人员去世,再正常不过。
毕竟人越多,去世的概率也就越大。
可这一次,情况明显不同。
因为这已经是个本月之内,死掉的第三个人了。
“死掉的是谁?
助教还是学生。”
朱元璋望着刘英询问。
“回禀陛下,死者名叫刘震,笃志堂丁班学生。”
刘英显然已经是提前做了功课。
知道不少的事儿。
“因为什么死的?”
“回禀陛下,是跳井自杀。”
“跳井自杀?什么原因导致的跳井自杀?”
“目前得到的说法,一说是让这刘震去挑大粪,他心生不满,觉得受到了折辱。
所以就跳井自杀了。
也有说,是这刘震连续考试成绩不怎么合格,再这样下去,注定了要去当吏员。
不愿意如此丢人现眼。
所以悲愤之下,跳井自杀。
也有的说是国子学今年以来。课业加重,学子们休息的时间不够。
压力太大。
很多人都经受不住。
所以这刘震就跳了井。
具体原因到底如何,属下…这里还没有查探清楚。”
刘英的声音有些低了。
“陛下,属下接下来就多安排一些人手到国子学,加大力度进行探查。”
听到刘英的话,朱元璋摆了摆手。
刘英见此,一下子就慌乱了。
担心这是自己一些地方没有做好,引发了陛下的不满。
这是他特别不愿意看到的一个情况。
“锦衣卫事务繁多,成立至今,不过一年多。
各个地方都需要理会,难免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更不可能事无巨细。
尤其是国子学这里,咱之前也没有刻意交代,让你多派人手。
而国子学这里人又多,此时去世的又是一个学子。
想要把什么都给弄的到边到位,是不可能的。
咱没怪罪你的意思。”
朱元璋望着刘英出声解释。
怕刘英有什么误会,心里压力大。
刘英他可是很看重的。
这是正儿八经的,自己的心腹之人。
上辈子时,刘英已经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的忠心。
而且,用起来也很顺手。
既然是心腹之人,那自然而然,就要有心腹之人的待遇。
有些事儿,该解释的要解释,该安抚的要安抚。
听到朱元璋的话,确认陛下真的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
陛下对自己做的事很满意,也很理解。
刘英只觉得,心里面暖暖的暖暖的。
跟着陛下,真的很幸运。
自己家,本来不过是一农户而已。
当年,自己爹帮助陛下也不过是随手而为。
舍了几尺见方的土地,给了陛下父母一个安葬的地方谁能想到,今后竟能得到陛下,这样的报答!
而陛下做事儿,虽然雷厉风行,嫉恶如仇,在惩治人的时候毫不留手。
可在很多时候,还是是充满了人情味。
很懂得感恩。
当然,前提是别犯陛下的忌讳,别拎不清自己的位置。
就像曹秀那样,明明所有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
陛下才是自己两人最大的靠山。
结果曹秀却偏偏吃里扒外。
在那等重要的事情上瞒着陛下,做手脚。
死了活该。
“陛下,属下接下来就加大力度,多往国子学那边安排人手。”
刘英决定来个知耻后勇,要争取把国子学那边的事情,给弄清楚。
一定要能对得起陛下对自己的期望,对自己的厚爱。
朱元璋闻言再度摆手。
“这个不急,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人手就行。
咱那里也有后手。
不要忘了,晋王还在那里面呢。”
晋王朱棡来到国子学那边去上学的事儿,知道的人不多。
但刘英很显然,便是其中的一个。
在这种事情上,朱元璋不会瞒着刘英。
听了朱元璋这话,刘英点头应是。
同时,对于晋王朱纲接下来的表现,也有着很多的期待。
国子学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里面要么是祭酒,司业,助教等这些老师。
要么就是众多学子。
除此之外,负责做饭,清扫的杂役这些自然也有。
这些,最是适合他安排锦衣卫。
可关键是,这些安排的杂役,地位低。
很难真的窃听到高层的一些秘密。
晋王殿下则不同。
晋王殿下可是以学生的身份,加入到国子学的。
而且到了此时,晋王殿下在国子学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
不仅如此,晋王殿下如今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学生了。
成为了国子学的助教。
属于国子学里面的老师了。
而据他所知,这份助教的差事,不是陛下这里着手安排的。
而是晋王殿下,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获得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晋王殿下那里,得到的消息肯定要比自己安排到国子学的人,得到的多。
这事儿,问问晋王殿下,也是很好的。
能够得到更为详细的情况。
到了这个时候,刘英才算是彻底反应过来。
陛下把晋王殿下,安排进国子学的良苦用心。
原来,这事儿陛下老早就在布局了。
知道国子学里,在接下来不会太平静。
陛下在国子学这里,推行的一些改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
吸引不少人进行反抗,闹事。
所以便提前将近一年进行布局。
有了这些布置,现在面对这些事情时,就会显得很从容。
陛下就是陛下,做事情就是不一般。
走一步看三步。
很多事儿还没做,就已经提前做好了后手。
这次,若是没有陛下提前进行的布置,晋王殿下给安排到那边去。
那自己等人这边,想要把国子学的事情,更加深入的了解,是很难的。
刘英在这里,又和皇帝说了两句话。
见到陛下没有别的什么吩咐,就从武英殿这里离开,接着做自己的事情了。
刘英离开后,朱元璋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这些人,终究还是忍不住了!
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动手!
就知道,自己在国子学里,把物理,农学加入其中。
必然会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
纵然一开始时,自己这里能通过一些办法,将之给强压下来。
在国子学进行推行。
让农学,和物理学这些上桌吃饭。
可是,表面平静,暗地里却是暗流涌动。
那些人忍不了多久。
终究还是会在下面搞一些小动作。
来对这个事进行反抗。
想要坏自己的大计!
当然,就算是没有农学,物理学这些加入进去。
那些人也同样会看国子学不顺眼。
想要搞垮国子学。
在之前时,大明这边想要当官,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种就是地方的推荐官员。
一种是科举。
另外一种就是在国子学读书,然后授官。
只不过到了现在,地方推举做官,还有科举当官,这两条路都被自己给废了。
这并不是说自己,对于地方上推举上来的官员不重视。
不把他们当回事儿。
而是因为,如今地方上推举上来的人,越来越垃圾。
一个比一个的废物。
出现这么一个情况,朱元璋自然是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是那些,一身臭毛病的酸儒们,在作祟。
很多的文人,和自己不对付。看不起自己。
明里暗里和自己进行较劲,这事儿朱元璋自然是知道的。
如高启等人便是如此。
不仅不受征召,不做官。
还在地方上唧唧歪歪,妄议朝政。
种种行为,令人恼火。
自己最见不得的便是这些。
于是,就杀了高启,还有另外一些自命不凡,自以为是,以拒绝朝廷征召来邀名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