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2)

他俩在一起时,常会谈论一些时事的话题,只是兄弟俩私底下的发泄而已。早几年都是些骂骂“小瘪三”的话,而自从有了“非典”,骂人的话少了,对新政府多了许多赞许和期望。象是在老城区里看棋,虽是平民的手段,却步步见杀;象是在老城区里听琴,虽是百姓的风格,却耍的是真功夫。

今年的春节,唐瀚民带着林羽煊和杜殚枫一起去了香港过年,原本是说要过完元宵节才回吴梁的,但他们年初六就急匆匆地赶回来了。香港报道说国内爆发了大的疫情,政府和媒体却守口如瓶,而广东已经出现了百姓恐慌和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等他们赶回来一看,整个吴梁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没有一点点的异常。

3月里,湖北青年孙志刚因为没有办理暂住证在广州市的“三无人员”收容站遭殴打致死,唐瀚民在网上看到报道后,曾异常地恐惧和后怕。他说自己是十几年前就死过了一次的人,只是比孙志刚幸运一些,还留下了一口气。倘若当时,他要是死在看守所里,恐怕还不如孙志刚会被人所知,早就成为了无名氏被火化。当时在看守所里死了一个学生,就是当无名氏火化的。

遭人殴打的经历在唐瀚民心中永远都无法忘却,他经常会向林义夫回忆起自己在看守所里经历过的一切。那些打他的人都还在,但他不想记住他们的名字,也不想向他们去讨说法。自从死里逃生以后,唐瀚民对专制制度下掌握着权力的人就开始有了种莫明的恐惧,那些致人于死地的人也许都是一些平日里遭到另一些人欺压的,未必不知道弱势者的困境,但就是不会对弱势者生出点怜悯和恻隐来,反而转手又去制造着新的恐怖。在一个生态沦替、文化沦落,道德沦亡,缺失着最最基本价值标准的社会里,穷人和富人的命运其实都是一样的。一想起那不堪回首的东门看守所里被关的180天,唐瀚民便特别地怀念老城区里的老街坊。那时的日子真苦,但街坊之间相互关怀,互相体谅,和睦相处,真诚相待,真的是充满了人世间的温情。

不久以后,社会上谣传四起,气氛变得十分地诡怪。有二个外地来吴梁的人得了非典死在了吴梁的一家医院,很快一个楼层的住院病人和医生、护士全病倒了,又死了二三人。但消息传到社会上已经变成了那家医院每天都在死二三十人。于是恐怖的气氛便在古城蔓延,一时里人人自畏,惶惶不可终日。人们开始抢购,一只二元钱的口罩卖到了二十元,平日里每瓶一元五角的醋,最高涨到了每瓶一百五十元。

直到4月20日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决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局势才出现好转,社会也安定了下来。政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透明,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虽然是疫情当前,但百姓却表现出了少有的安定团结,处处都充满着温情与关爱。唐瀚民和林义夫仿佛又回到了与老城区老居民相亲相邻相处相好的日子。

在6月2日那天,唐瀚民从“非典”聊到“癌症”所说的一番话,林义夫回忆起来,至今还印象深刻。

唐瀚民说他刚看了林羽煊为他最新整理的近来美国主流媒体的一些报道,西方媒体正在改变原来对中国的偏见,胡温得到中国大陆媒体、学者、民众的广泛好感和赞誉,也让西方媒体感到了吃惊,他们开始在重新认识中国。

中西方因为文化的差异,群体思维行事的方式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最典型的象中、西医治疗癌症,西医认为病都由细菌和病毒引起,所以便把矛头直指细菌和病毒,用药也好,动手术也好,都是要将细菌病毒斩草除根,目的很清楚,务求精确彻底。治疗癌症,就是开刀,把肿瘤连根摘除,再用化疗的方法,抑制病毒扩散到别的部位去。

但中医不一样。中医讲究模糊,讲究经验,讲究天人合一,客观辩证又全面地看待疾病本身,出现问题的部位一定是要结合别的部位考虑,这里的病症也许是由那里的问题引起,所以要全盘调理好身体,令这里那里的问题慢慢地一并解决,哪怕过程缓慢,也要求整体达到和谐统一。并且中医讲究“偏方治大病”,往往出其不意。象西医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是庸医。中医治疗癌症,用的是固本排毒的医案处理,一方面调理身体机能,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排毒抑制肿瘤扩大直至其缩小消失。

林义夫当时只是以为唐瀚民是对“胡温新政”有感而发,并没意识到唐瀚民聊起这些是与他检查出了癌症晚期有关。

林义夫听过也见过癌症病人,他们起初是怀疑,继后又愤怒、悲伤、绝望,最后步入死亡。而其中有一部份人并非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对绝症的恐惧,死于心理和生理上的衰竭,但他并没有发现唐瀚民有过这些症状。

林义夫对唐瀚民突然患癌症而死,心里颇注疑念。尤其是瀚民从未对他说过,他在吴梁公证处还有一份遗嘱,不知道他在遗嘱上到底留下了些什么话?

林义夫隐约感觉到了这2003年吴梁的秋天,将注定会是个多事之秋。

第四章 20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第四章

20

钱复兴这一夜又没回家,如果不算有二个夜晚去红洞,这应该是他在办公室里连续待的第二十个日夜。上月28日,他代表汉人集团与市政府签订了老城区项目合同,从那天起,汉人集团就象一部开足了马力的机器,从上至下围绕着老城区项目开始高速运转。

虽然老城区项目的准备工作正按步就班,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但钱复兴仍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大意。他知道这个项目不同于以往的任何项目,它倾注了董事长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能将吴梁老城完整保存,这是董事长父辈曾经有过的梦想,这也是董事长这一生里的最大心愿。

二年多来,在本市召开的各类关于吴梁老城保护和开发为主题的报告会、研讨会、论证会不下有数十次,国家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加坡工程集团、法国欧洲城市规划设计大学、亚洲日本市浦住宅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台湾省都市计画技师公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著名学者、专家频繁出现在吴梁;一些国内著名的作家、画家、历史学家、民俗专家、旅游专家也走马灯似的来吴梁考察,献计献策。二年里仅老城保护和改造性开发规划设计一项,汉人集团投入的资金就高达人民币五千万元。如果政府邀请招标的招标文件,整体思路不是采用汉人集团所倡导的,如果二十天前的那份老城整体保护和开发合同政府不是和汉人集团签订,那这五千万元也就等于打了水漂。

选择8月28日签约,这一定是董事长的有意按排,以此纪念他死去的父亲。但签约仪式的现场气氛却大出钱复兴意外。

签约仪式在市政府会议室里举行,与以往签订招商引资类合同明显不同。在这之前,市政府出面主持的大小签约仪式均会选择在新太湖大饭店3楼新世纪宴会厅内举行,而且现场精心布置,贵宾贵客纷至沓来,新闻记者云集现场,场面异常热烈。这常常是领导宣传政绩的最好时机,也是领导向市民展示风采的最佳场合。所以,即使有时只是个双方意向,领导都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造也要造出这种热闹的仪式来,双方先坐到闪光灯前签了字再说。即便这意向客人酒足饭饱后一抹嘴全不再提起,也没什么关系。每年各地政府招商引资谁家不是几十亿几百亿,要全是真的,那咱中国还不真的比老美小日更牛!还不早就世界第一啦!

但这次却奇怪了,签约仪式现场显得十分孤寒,你无法想象这会是一个二十亿规模投资项目的签约仪式现场。大会议室里拉了条横幅,上面写道:“吴梁市老城区整体保护和开发项目签约仪式”。主席台铺块红绸布,一排溜坐满了人倒是没有空下位置,但台下却只有汉人集团的几位领导和二名摄影记者。没有领导致词,也没有嘉宾讲话。双方签字,交换文本,然后摆出个架子来全家福合影。仪式也就算结束了。

这会是一个二十个亿项目的签约仪式?这二十个亿,唐瀚民承诺过,一定会全额投入!如果说以前的项目,唐瀚民作这样的承诺不会有人信,因为所有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商能出够五分之一的钱,也就算是出了全款。但这次大家相信他,因为几家大银行都不看好汉人集团“修旧复旧”的老城区方案,怕跟着陷进一个无底洞。银行在观望,唐瀚民却毫不迟疑,没有银行贷款,汉人集团自己出钱投!不就二十个亿吗,滚动起来二百个亿都不用愁!

仪式结束,钱复兴仍在纳闷:市政府突然通知签约,而如此大的一个事件,怎么会如此草草过场?但协议上盖的市政府大印是真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