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地可以耕。 得其民可以战。 才是越战越强之道。 ”李隽感叹道:“不仅仅中原,所有的国土光复之后都要治理好。 使其成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摆设。 道长的两点看法,朕完全同意。 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处理这两点。 ”
也许是气氛热烈,一向最后发言的杜大用忍不住了,发表看法道:“皇上,臣以为道长说的渡河为急务再正确也不过了。 不过,臣以为就目前态势来看,鞑子损兵折将之后,实力大损,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无法与朝庭抗衡。 ”
这是显而易的事情,众人点头赞同。
“因而,臣以为渡河北伐之战,朝廷完全可以把网撒得更大些,再做一个囚笼,把鞑子在燕云之地地军队一举歼灭。 ”杜大用信心十足地道。
张珏脱口问出了众人心中的想法,道:“请问杜将军,这个囚笼怎么做?”
众人知道,杜大用如此有信心,必然是成竹在胸了,很是期待地看着他。
杜大用走到地图前,指着大都道:“皇上,臣以为接下来的战事,鞑子必然是集中有限的兵力防守大都,激战必然是在大都附近展开,朝廷正好利用鞑子这种心理做一篇大文章。 大都,朝廷依然采取视而不打的做法,大规模的兵力向大都运动,但是不要急着攻下来,以免鞑子逃蹿。 ”
他地话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廖胜功很感兴趣地问道:“请问将军,要如何才能围歼鞑子的军队?”
杜大用右手重重一下按在长城上,道:“这里,朝廷先拿下长城,先做成囚笼,关门打狗。 若如此,鞑子投在燕云之地的军队必然是全军覆灭,这对以后的战争有很大的好处。 ”
李隽说出杜大用含糊其词的话:“杜将军用意很大胆,不过,可行。 若是把鞑子投在燕云之地的军队被全歼的话,以后进行的战略追击面临地阻力就会减小很多。 以朕看,对于大都一战,可以实施视而不打地做法,以此把鞑子部署在草原上的军队也吸引过来,一举收拾掉最好。 朕相信,为了保住大都,鞑子会不计一切代价,这是一个很好地饵,要好好用用。 ”
“皇上圣明。 ”众人齐声赞同。
李隽的眼光放得很深远,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肯定知道。 大草原一直是困扰中国两千多年地一大军事难题,历朝历代都很头疼。 要是蒙古人在大草原上部署足够多的军队,那么接下来的战略追击,进攻大草原的压力会大得多。 把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有生力量调出来,一举歼灭,对战略追击的好处会有多少,在座之人不会不明白。 还有不齐声叫好的道理。
“皇上,做囚笼这事。 臣倒是有一点谬见。 ”张世杰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朝廷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汴京出发,渡过黄河,直取大都,以此来吸引鞑子地主力。 另一路,从洛阳过河。 从三晋之地北上,直去长城。 攻下长城,扼守住鞑子北蹿的通路,鞑子插翅难逃。 ”
他地话立即引来一片叫好声,道:“张将军此计大妙。 ”
清风子摸着胡子,道:“张将军此计不错。 不过,还不够完美。 ”
他的话立即引来一片询问声,道:“道长之意是……”
李隽笑着代清风子解答。 道:“道长的意思是说,两路出兵只能切断鞑子西蹿北逃的道路,还有一条道路没有切断。 再说了,一路大军直取长城,压力太大,不如两路有效。 ”
得到李隽提点的众人恍然大悟。 道:“对,还有东面没有切断。 ”
李隽走到地图前,指着东北道:“你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对于战略的分析不会外行。 乍一看之下,东北和燕云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是唇齿关系。 东北实为燕云地后援,成吉思汗当年为了攻打大都,先派木华黎攻下了东北,其目的就是避免到时东北掣他的肘。 要是朝廷不把东面的通路也切断的话。 鞑子一则可以从东北获得援军。 二则可以向东面逃蹿,为以后进军东北增添很多困难。 ”
如此一说。 问题再也清晰不过了,众人眼睛放光。 解晋一下子站起来,道:“皇上,臣以为就燕云之地的地势看,从中原出发,朝廷以两路进攻为宜。 等到时机成熟,朝廷可以在这里登陆。 ”他手指按着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秦皇岛。
“这里离大都近,朝廷在这里登陆,鞑子必然以为朝廷是在开辟第二战场,不会引起鞑子地注意。 ”解晋很是振奋地道:“我军就可以在毫无阻力的情况,快速北上,直扑长城,与西路军会师长城。 ”
这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图画,让人热血如沸,齐皆道:“此议甚好。 ”
“都没意见?”李隽问众人,道:“都没意见,就这么定了。 朕决定,西路军由张珏为主将,柳河子,黄汉,陈兴道为副将,兵出洛阳,直取长城。 ”
“遵旨。 ”张珏他们命令。
李隽接着道:“这中路仍由张世杰为主将,高达为副,朕跟随前进。 从汴京出发,直取大都。 ”
“遵旨。 ”张世杰领命。
李隽看着廖胜功,道:“这登陆一事,就由廖将军负责筹划,也由你指挥东路军。 解晋,赵良淳随你出征。 ”
“遵旨。 ”廖胜功他们领旨。
李隽分析着道:“东西两路都需要突击力量,东路军由解晋担任,西路由玄甲骑兵出任。 ”
“遵旨。 ”赵佥领命。
李隽看着清风子,道:“中原之事主要是收编义军,围剿残敌,恢复社会治安,招揽人才,组建政府班子并使其有效地运作起来,尽快恢复生产与建设。 这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设备和技术,祥甫会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事,我想只有请道长勉为其难了。 ”
一句话,要恢复中原的生产与建设,需要一个文武全才地人来坐镇,这个人最好是李隽,但是李隽要随军出征,再说了他要处理的事务不会仅仅只限于中原,还有其他的大量事务,清风子就成了除李隽之外最合适的人选了。
清风子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谦辞,欣然领命,道:“皇上请放心,贫道一定尽力。 ”
“道长,由于目前朝廷的局势,祥甫给你的帮助有限,主要还是要靠你自力更生了。 ”李隽笑着提醒清风子。 战争还在继续,大量的国土在光复,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手,李庭芝能帮的忙也不会太多。
清风子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请放心,贫道明白。 ”
“中原是北伐的基地,大军出征后,粮秣主要还要得依靠中原,杜将军就留下来,与道长一道,为大军北征准备后勤。 ”李隽提醒道:“大军一旦过了黄河,必然会纵横在广袤地北方领土上,需要地物资和兵员会很多,你们二位的担子很重,望你们二位明白。 ”
这话乍听之下有点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