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176部分

第176部分(2 / 2)

“谢谢道长赞誉。  ”忽必烈平静一下心神,问道:“敢问道长,我儿可好?”

真金给许光汉他们误打误撞抓住一事,早就报给忽必烈知晓了。  要不是忽必烈现在心神激荡,断不会在此时问起这事,象他这种人,杀伐决断无不是一念而决,不要说抓了真金,就是多抓几个真金,对他的决策影响也不会太大。  影响肯定是有地,只是不会太多。

象汉光武帝刘秀当年的表现,那是给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矫情。  刘秀的哥哥刘寅给杀害之后,他处在危机中,随时都有可能给人杀害,他无奈之下只好矫情,装出一副刘寅之死与他无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撇清与刘寅的关系。  然而,到了没人的时候,他就偷着哭,泪水把他的枕巾都给沾湿了。

但是,忽必烈也是人,他也有情感,他也是父亲,关心自己的儿子也是人之常情。  要不是万不得已,他不会表露他对儿子的感情。

“回陛下,殿下既好,也不好。  ”扬明道长语含玄机地道。

忽必烈知道他后面还有话要说,道:“道长此话怎讲?”

“陛下圣明之君,当知贫道之来意。  贫道此来,非为送礼,非为殿下,为中原百姓而来。  ”扬明道长直道来意,道:“要是陛下善待中原百姓,殿下就会非常好。  要是陛下不善待中原百姓,殿下就会很不好。  ”忽必烈真情表露,扬明道长也就不兜圈子了。

这话可是十足十的要胁之词,意思非常明白,那就是说真金会有什么样地下场。  那要看忽必烈如何给价了,要是给得不好地话,真金必死无疑。

忽必烈哪有这不懂他话里意思的道理,浓眉一轩,道:“你这是要胁朕,朕最恨地就是给人要胁。  真金死也罢,活也罢。  都不会动摇朕灭亡南朝的决心。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让谁听了都会为之耸然动容。

他是政治家。  绝不会因为真金落在南宋手里就会动摇他的决心,这点李隽早有所料,要不然他就当不起雄材大略四字的赞誉。

“陛下不以亲情而危及国本,贫道佩服。  ”扬明道长对忽必烈的处置真地是很钦佩,话锋一转,道:“陛下就真的忘情,无情?”

忽必烈想了一下。  道:“人非圣贤,孰能无情?朕非草木,岂能忘情?真金是朕地儿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这是一句充满情感的大实话。

“陛下现在可知失子之痛?”扬明道长不紧不慢地追问下去。

忽必烈眼里涌着泪水,道:“痛不可挡!剜肉刨心一般。  ”

“陛下既知失子之痛,痛不可挡。  可曾为了中原百姓想过?他们有多少亲人朋友惨死在你们的铁蹄之下?他们的感受难道就比陛下差一分一毫?难道真金是人子,中原百姓的亲朋好友就不是人之子?”扬明道长义正词严地质问道:“难道中原百姓生来就是给你们的铁蹄践踏,给你们蹂躏的吗?”

蒙古人在中原干地坏事多不胜数,扬明道长深知中原百姓生活之艰难,越说越是激动,虎目中神光闪动。  目光炯炯地看着忽必烈。

直视忽必烈是大罪,群臣群情激愤,无不是怒斥起来,道:“住口!”

群臣正在叫金殿武士把扬明道长拿下,忽必烈却挥手要他们不要再说,站起身向扬明道长深施一礼,道:“朕谢过道长金玉之言!道长说得对,中原百姓是人,他们应该象人一样地活着,过人该过的生活。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不论是汉人,还是蒙古人,都是我大元的臣民,都要一视同仁。  ”

面对群臣道:“传朕的旨意:凡有再敢无辜杀戮百姓者,轻者流放,重者杀无赦,抄家灭族!”这话说得和他平常下旨没什么两样,然而扬明道长听出了他话里的坚决之意:无可更改!

这道旨意一下,无异于剥夺了蒙古贵族的部分特权,他们不能再肆意妄为了,群臣中大多数是蒙古人,很是不情愿,但是忽必烈的决心已下,无法更改,只得领旨。  那些终日给蒙古贵族瞧不起,甚至给欺着,给压着的汉人朝臣却是很高兴,他们受地气终于可以少许多了。

扬明道长才学非凡,他也没有想到忽必烈居然如此雷厉风行,马上就下旨去除这一暴*,转念一想,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

忽必烈接着道:“传朕旨意:兀哈烈的家人、族人,全部充军。  家产一律抄没。  ”

兀哈烈是函谷关血案的元凶,他本人已经给柳河子活扒了人皮。  哦,不对,人皮其实没有扒完就给愤怒的老百姓生吞活吃了。  对于函谷关惨案,忽必烈不会不知道,如此处理,无异于是在向群臣示威,意思是告诉他们,要是胆敢不遵旨,兀哈烈就是你们的榜样。

忽必烈如此处置,其实是他地政治理想“以汉法治汉地”的延续,这事在他的推行下,蒙古人在对待中原百姓一事上有所收敛。  因这一旨意而存活的老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少吃多少苦头。

这是无上功德的大好事!

对于这事,李隽是这样说的:“忽必烈这道旨意一下,无异于给中原老百姓一道护身符。  虽然不能百分百有效,也许有效性连百分之三十都不到,毕意能够保全不少百姓,能够做到这点, 我派扬明道长出使蒙古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北伐的首要任务并是部署大军北上,更不是筹谋如何才能打败蒙古人,而是保民。  蒙古人特别善长破坏,要是他们战败之后不顾一切地危害百姓,烧杀抢掠,我们即使收复了中原,恐怕也是一片荒凉景象。  这种代价太大,大到我们无法承受。  ”

最后,李隽以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作结:“把希望寄托在敌人身上,是一件愚蠢地事情!保民地事情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李隽说得没错,把如此重要的事情寄托在忽必烈身上,绝对是件愚蠢地事情。  因为,即使忽必烈无心伤害老百姓,难保他的臣子不会背着他去干些伤害百姓的事情?再说,一旦蒙古人在中原大战中战败了,他们的军纪就会涣散,军令不存,忽必烈的圣旨必然会给扔到九宵云外去。

在那种战败之时,不要说忽必烈的旨意没用,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也是无用。

事实也证明,忽必烈这道旨意在保全中原百姓方面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因而,李隽的说法是:“只是能够保全老百姓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去做,哪怕是一点点,也不能错过!”

忽必烈回头看着扬明道长,眼里露出询问之意,意思是说:“如此做,真金能够安全吗?”

扬明道长缓缓摇头,意思是说不够。

“开出你们的条件。  ”忽必烈坐了下来,警告扬明道长道:“胃口不要太大,要懂得适可而止。  ”语气非常不善。  他的意思是说“我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你们不能漫天要价”。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