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嘛,李隽也不比他差,满脸堆笑地道:“起来吧,起来吧,都快起来吧。 ”几句礼节性的话一说,李隽马上把脸一板,数落起赵孟来:“赵爱卿,你也真是,居然劳动这么多人。 你看看,年纪大的连走路都要人扶着,年纪小的才刚出生,刚刚才会吃奶,要是有一个三长两短,你对得起太祖在天之灵吗?
“你要知道,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太祖的血脉,都是大宋朝地支柱,要是没有了你们,谁支撑大宋朝?来人啊,快快扶他们去养心殿休息。 去御膳房说一下,要御膳房熬点热汤,活络活络一下筋脉,在外面跪了大半天,身子骨肯定受不了,喝点热汤会好得多。 ”
李隽演戏的天赋不比任何优秀演员差分毫,这话说得关怀备至,要是不了解他此时心情的人一定会认为他真的是关怀这些皇族。 对于此时的李隽来说,这些皇族滚得越远越好,免得来另叽叽歪歪。
其实这些皇族是南宋的蛀虫,平日里仗着自己是皇族欺辱老百姓。 闹得很不成话,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李隽地话说非常好听,心里一百个瞧不起他们,心想要是有机会把他们废掉,弄成庶民,就不会再为害百姓了。
对于这番表演,一向善长伪装自己的赵孟不得不从心里叹服。 心想怪不得他能起死回生,把南宋这个快要灭亡的王朝打理成这样。 好象一个焕发了活力的年青人,别地不说就凭这份演戏地功夫就不是一般人比得上。
李隽一声令下,不少侍卫和宫女从皇城里出来,就要来扶这些皇族。 对于这些皇族来说,为谢道清讨回公道自然是一个大事,不过更大的事还是自己地事,李隽考虑得如此周到。 真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特别是那些走路都要人扶地老头子老妈子们跪了半天,早就受不了,李隽这番安排正合他们的意,哪有不乐意跟着侍卫宫女走的道理。
赵孟唆使这些皇族成员赶来叩阙,还把年纪很大和年纪很小的人弄来,目的就是给李隽难堪,看李隽如何应付这些随时可能断气的人。 要是死几个在当场,那才是大好事。 他可以借机大做文章。 没想到,李隽就几句话就说动了这些老家伙的心,他那个后悔劲就不是笔墨所能形容地了,一通国骂甩给了这些快钻土的老人。
反应不慢是赵孟的长处,双手高举一道奏章,大声道:“皇上。 这是大宋朝宗室一千两百一十六人的联名奏章,请皇上过目。 皇上,寿和圣福德高望重,有大功于大宋朝,可是可是,她老人家却惨遭人亵渎,请皇上为寿和圣福主持公道。 要是皇上不还寿和圣福的公道,臣等宁死也不离开。 ”直挺挺地跪着,一副跪到死的豪气模样。 说到后来,眼泪已经流了下来。 哭得很是伤心。 瞧他那模样仿佛谢道清是他亲娘似的。
给他这些一说,那些原本要去休息的人又停了下来。 看着李隽。
“呵呵,你这是搞联名上书,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地新花样。 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有万人书之称,我都读过,区区一千多人的联名奏章还能难倒我?”李隽在心里取笑赵孟,嘴上却是一副亲热之极的口吻,道:“呈上来。 ”侍卫队长段干木忙跑出去取来奏章,呈给李隽。
李隽把奏章拿在手里,道:“你们也别站着,先去养心殿休息吧。 有话我们在养心殿说。 都是大宋朝的宗亲,在这里处理寿和圣福的后事,也太丢大宋朝地脸面了,要是给蒙古人知道了嘲笑我们大宋朝居然连个议事的地方也没有,你们的脸往哪搁呀。 你们不要脸,朕还要这张脸呢。 你们也好好想想,寿和圣福还没有入土,我们在这里议寿和圣福的后事,是对她的大不敬。 ”
“对呀,皇上说得对。 ”李隽的话音一落,立时得到皇族中不少人的赞扬。 李隽这话说得义正词严,切中要害,要想让人不赞同都不成,就是赵孟也在心里暗赞一声好。
李隽听着他们的赞扬,心里偷笑不止,心想你们一副赞扬我的模样,其实是不想多受苦,道:“我们就在养心殿商议。 ”
最后这句话是说给赵孟听的,意思是说你大可以不来,你不来我们也要处理事情。 对于赵孟来说,要是他不去养心殿地话,以李隽地辩才,不要多大一会儿就可以把这些皇族忽悠(按:套用现代语)过去,权衡一番后,一下站起来跟着人群进皇城了。
“你就这点能耐。 ”李隽回头看了一眼随后跟来的赵孟,在心里不屑地评议。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到养心殿,李隽招呼那些老人坐下,忙东忙西地扶着他们,一副好态度,任谁都是挑不出一点毛病。 李隽在最危急地时刻拯救了南宋,在宗亲中的地位已是不低,要不是谢道清死后遭到“亵渎”,这些老人是无论不会来,李隽如此殷勤,着实让他们感动,有些老人哽咽着道:“皇上,臣受不起。 ”
“你这话就不对了,你年纪这么大了,是族里的长辈。 扶扶你是应该地。 ”李隽的话说得非常亲热,任谁听了都会感动不已。 可是,在他的心里却想道:“其实,我也是一个和你们年纪差不多的老人,要不是阴差阳错再世为人,就要钻土了。 ”
李隽曾经是个老人,对于这些老人来说。 自有一种亲切感,觉得和他相处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再给李隽这么一通忙活更是好感倍增,高高兴兴地坐了下来。
只片刻功夫李隽就博得这些老人的好感,赵孟不由得发慌,也学着李隽的样子去招呼老人和抱着小孩地人就坐。 老人是赵孟手里的杀手锏,要是给李隽争取过去了,不为他说话了,那还得了。 赵孟能不怕吗?
赵孟急着收买人心,要是在以往,他肯定会成功,不过他遇到李隽注定不可能成功,因为李隽是个最会拆台地人。 李隽在心里暗笑,心想你想学我,我才不给你机会呢,走到赵孟跟前。 双手扶着他的肩膀,如春风般和煦地笑道:“你也坐,你也坐。 ”
献殷勤收买人心是赵孟当务之急,他哪里肯坐,忙道:“谢皇上,臣还是照顾一下长辈的好。 ”
“你这话就不对了。 你是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你要是不坐,这些长辈也不敢坐了。 你要先坐下,他们才敢坐下。 ”李隽嘴上说得亲热,心里想的是:“等我抓住你的狐狸尾巴再给你好看。 你敢败坏北伐大业,要是饶了你,就没有天理。 ”
李隽的话立时得到那些长辈地赞同,道:“对呀。 ”有些已经坐下来的老人又要站起来,李隽借机发挥道:“你看看,你要是再不坐。 他们又要站起来了。 ”
赵孟在心里把李隽骂了个狗血淋头。 还不得不坐下来。 他一坐下来,自然是没法博取他人好感了。 李隽一通招呼都坐了下来。
也幸得这是皇宫,家什多,突然来了这么多人也有东西给他们坐。
太监们端着热汤过来,每人面前放一汤。 李隽也真够扣门的,这些皇族虽然身在皇族,真正能进宫的却不多,一辈子也不知道有几次机会,他也该象招待贵客一样弄点御膳给他们吃吃,仅仅是一碗热汤。
其实,这不能怪李隽,因为李隽想的是这些人都是典型的吃喝饱了没事做的那种人,寄生虫一个,要不是情况特殊,不要说热汤,连冷水都没有一口,还御膳,做梦去吧。
李隽非常热情地道:“你们喝啊。 在外面这么长时间,身子骨哪里受得了,喝点汤活络活络一下。 ”扭头对着赵孟数落起来道:“赵爱卿,不是朕说你的话,你看看你真会作孽,有事不能来找朕吗?一定把这些长辈折腾出来?他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谁负得起这个责任?你要知道,他们都是我们大宋朝地柱石,要是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大宋朝。 你记住,以后不许这样。 这次,朕也不能不罚你一下,你就把今年的俸禄捐出来给这些长辈作汤药费。 ”
赵孟原本来讨个说法,再借机作文章逼李隽处罚主使之人。 以他的推测,全皇后断然想不到这种主意,肯定是李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