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为赢不输的模样。
太监退下之后,康熙扫了一眼在场的诸位,胤禛和胤禩站在一边,胤禩低着头,还是一副瞌睡没睡醒的样子,胤禛则是一脸的冰渣。收回目光,他轻描淡写地说:“朕知道众位对垒得最高的那一堆感兴趣,都想知道这是谁?朕却对另外一件事感兴趣,胤禛……”
毫无预兆地,康熙点了胤禛的名。胤禛走出来:“儿臣在。”“你先说说,你支持的是谁?”胤禛躬身回话:“回皇阿玛的话,儿臣支持的是二哥胤礽”此言一出,全场皆惊,纵使是在太和殿这样庄严神圣的地方,也出现了一致的吸凉气的声音,尼玛这事儿太疯狂了,雍郡王这算是从一而终还是怎么的?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然雍郡王怎么会做出这么惊悚而玄幻的决定?
第二百四十五章 太和殿对决(二)
第二百四十五章 太和殿对决(二)
胤禩原本半眯的眼,这会儿也睁开了,目光落在胤禛身上,上下扫了一遍,心里升起一种微妙的预感。四哥居然会选择帮二哥复辟?他绝对不会无的放矢,而且,他家的情报机构实在是太庞大了,难道他有什么内幕消息?二哥的病情有转机?
疑问归疑问,他没有半点心理负担,刚才在殿外看见四哥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已经得了先机,因为他选的人就在殿上,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这到底是阴谋还是真心的推崇,只要他露出一丝意外和震惊的表情,我就稳操胜券了。现在,只赌皇阿玛心里的那个人,不是胤禛。
胤禛亲口说他选的是胤礽,把殿上大多数人都雷得不轻,但也有一些须发皆白的老臣,感动得痛哭流涕,这才是真正对二皇子忠心的兄弟,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着。四爷的这份心意和勇气,让人敬佩
康熙垂目,视线对上胤禛的眼:“朕知你素来与之交好,然而祭天的时候你也在场,你这是要替他脱罪么?”胤禩躬身:“儿臣不敢。”康熙哼了一声:“况且他疯病未愈,识人尚且艰难,如何胜任?”
胤禛躬身:“回皇阿玛的话,二哥确实有错,但是他毕竟是您从小带大,花费无数心血和资源培养起来的,而且监国二十余载从未有过失职,纵然皇阿玛觉得他生活小节上有些偏差,儿臣觉得,通过这一次教训,二哥定能幡然醒悟。至于二哥的病,太医院集大清医术之精华,况且,皇阿玛春秋鼎盛,二哥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胤禛说完,垂手而立,等待康熙的反应。一些精明的大臣已经在心里暗暗叫好了。四爷这一招真是高啊,没错,二哥现在是疯了,但好在他还有的是时间,只要皇上在位一天,就轮不到二哥说话,他可以安心治疗。言下之意,让胤礽依旧带着太子的帽子在毓庆宫住着,总有一天能治好的。
这话应该会合老爷子的意吧,疯了的太子只是个挂名傀儡,不会影响康熙继续大权独揽,到时候实在治不好,悄悄让他消失也好,另选继承人也罢,都是来得及的,现在嘛就这样拖着吧。毕竟某人二十几年的太子当下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当然,打死胤禛也不会承认胤礽暴虐成性,残害兄弟,蓄养男宠败坏人伦,刺杀父皇这钟事的。康熙废太子的时候只说他骄奢yin逸,目无法纪罢了,至于帐殿夜警什么的,胤禛当时也不在场,料想胤礽也只是透过幔帐偷看了康熙而已,绝对想不到这么近的距离,胤礽会做出刺杀的事情来,更不会想到康熙还安然脱险了。
因此,他避重就轻,夸大了康熙对胤礽曾经付出的关爱,言辞恳切,感情真挚,仿佛天底下就只有胤礽是他的亲人一般。胤禩听了这番话,从心底泛起一阵冷笑,四哥真好算盘也二哥做了那么多事,双手沾了那么多血腥,居然到了他嘴里变成功大于过了?
只是,你再煽情也要看清对象,皇阿玛岂是那种儿女情长的人,废太子一事,皇阿玛等了再等,忍了再忍,一拳击中,把他的精气神,血肉骨全部打散,二哥不疯,根本没有出路了,疯了还带倒了一大批人,其中就包括我。停职罚奉空留衔,与当年何其相像,二哥可真是会祸害
这么想着,胤禩的双眼都快闭上了,脑袋一点一点,外人看起来好像真的要睡着了一般。看客们见他如此,各自叹息廉郡王对太子,传闻是恨之入骨啊,太子疯了,咬伤了他,至今脸上还留着坑呢。
可是他却不能有任何反驳。那些跟着胤禩一起上书推举胤禛的人更为他不值,四爷太不厚道,为了自己的前途,把疯子架出来说事儿,看似一片赤诚,实则狼子野心,廉郡王居然还全力支持他,这才是真正的为国家着想,不计较个人私利的大格局,大气魄。
康熙听完胤禛的话,眉毛拧在了一起,这论调实在是太戳他心筋了,他只要一想到自己曾经对胤礽多么的好,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搁在屋里怕闷,放在外面怕风,心里就堵的慌。
我曾对你这么好,为了你,我把胤眩拓缝矶妓偷酱蟪技依镅牛四悖艺易詈玫睦鲜Ω憧≡睿胰萑塘四闼械牟涣际群谩=峁闳从靡欢僭俣拇躺崩椿乇ㄎ摇U媸橇夹谋还烦粤?br />
我把你架空怎么了,我把你当猪养又怎么了,太子的头衔在你身上,你怎么就惦记着那些个细枝末节呢?李光地教你的读的那些个史书你全读脑子外面去了是吧?历朝历代,哪个太子是一帆风顺,要什么有什么的?隋太子被废,皇二子装了大半辈子的龟儿子才蒙住了老爷子,你小子连做戏都不肯给你爹我倒杯茶
唐肃宗李亨,做了多少年甩手太子?朝中奸佞当道,国中内乱四起,民不聊生。他连一句话都没有,每天都把自己埋在之乎者也里。暗地里笼络内侍,培养亲信,甚至招兵买马,但是表面上跟书呆子没两样,唐玄宗自然也就不会动他的脑筋。
他甚至能忍到陪父皇西逃入川,杨贵妃死,唐玄宗才真正开始逃难,这位太子这个时候发难,自立为帝。试问这个时候,老皇帝玄宗还能说不吗?朕闻李光地曾给你讲过唐名臣魏征的话:“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你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把你养成这样,为君为父,我都太失败了,而你彻头彻尾就是个失败的作品,如今,你也只能当作眼前这个人的挡箭牌了。想到这里,康熙目光一暗,胤禛,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胤礽用的很顺手是吧,疯了也能拿出来利用是吧?好,朕就让你看看,究竟谁的境界更高一层
老爷子眼刀一甩:“废黜胤礽,朕心不忍,但他的罪行,朕已经诏告上苍,天地为证。朕岂能为了一己私情,置江山社稷为不顾?把黎明百姓交在这么一个祸害手中来人……”吴书来从旁闪出:“奴才在。”把桌上那些支持胤礽的奏折拿去毁了,念在你们也是一片赤诚,朕就不点名了”
此言一出,胤禛傻呆,群臣拜服,仿佛收到了指令一样,全体跪倒:“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胤禛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的危机来了,慌忙跪倒:“儿臣……儿臣知罪。”康熙却好像很怜惜他一样:“你的心思,朕焉有不明白的,起来,站过一边,且听听人家是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