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之中,一时微词四起,舆论哗然!
对武氏获封最感不安的,当然还是王皇后。
本来,王皇后贵为后宫之首,既为皇帝结发之妻,又为玄宗政变立下功勋,地位无人能撼。皇帝纵有三宫六院,也会正偏有序,不致本末倒置。皇上纳一小妾,原不足虑,但武氏才艺过人,貌美如仙,分宠必是难免,皇后不能淡定,亦属自然。
何况王皇后最大的隐忧,在于膝下荒凉,伴君有年,始终未诞一子一女,甚为难堪。她的兄长为她密召当时著名方士进宫做法,又献上“霹雳木”一柄,曰神木,嘱其于木上铭刻皇帝名讳,每日焚香三拜,承诺求子必验。
王皇后前后三次密召方士入宫聆教,但一直不敢供奉那块神木,皆因本朝明令禁巫,一切厌胜之道皆以妖术蛊惑论之,可罪可杀。皇后身为国家之尊,母仪天下,怎能犯纲乱纪!所以,王皇后慎之又慎,再三犹豫,未敢贸然。
后来,就发生了武氏受封这件事。
这件事,皇帝事前没有一句知会,事后没有一句解释,圣诏下得非常突然。皇帝以前也封过嫔妃才人的,但这次似乎非同一般。王皇后后来也断不清她缘何恐惧,缘何不安。仅仅因为武氏美丽倾国吗?似不尽然;或因武氏乃天后之孙吗?更不尽然。女人的直觉往往非常灵验,哪怕说不清任何所以然。
关于武则天的血亲能否侍奉当今天子的争论,王皇后没有参与,也不便参与。但她可以通过她的沉默,她沉默时的脸色,来表达她的不满,让她的外戚,她的党羽,知道她的忧虑与愤懑。
万教授认为,在开元之初,对待武氏的态度几乎成了当时的一条政治界线,反对者皇帝皆恶之,连皇后也不能幸免。多年以后王皇后被废为庶人,随后死去,也许起因就是她这时的脸色,这时的“沉默无言”。夫妻之间,脸色是瞒不住的,皇帝不可能看不出来。
赵红雨的脉搏邵宽城一向是摸得出来的,但这次,他有点失望。
他原以为赵红雨是要强的,有荣誉感的,所以她肯定会接下这个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并把这个任务做为一个民警退役前最后的荣誉。但这次邵宽城判断失准,他没想到赵红雨离队十余日,人已千里远,交出警徽之后,脉搏都乱掉了。
邵宽城相当失望,相当无奈。好在总队长在与赵红雨谈话之前,还和李进商议了其它方案。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想勉强赵红雨,已经做了两手准备。领导们都不勉强,他又何必呢。
晚上吃饭时他几乎没跟赵红雨说话,不是生气,只是想弱弱地表达一下他的不满。赵红雨不怕邵宽城吵,就怕邵宽城闷。邵宽城不吭声时,两人之间的气氛特别不爽。
那天晚上邵宽城没读英语就睡觉了,觉得特累。但刚睡着就被手机叫醒了——刑警的手机二十四小时都不能关的——他看一下来电显示,披衣下床,睡眼迷登地出了门,看到赵红雨正站在院子里等他。
邵宽城嘴里发涩,问得口齿不清:“这都几点了,你怎么不睡?”
赵红雨想了一下,反问:“听说李进让你当组长了,还是秘书?”
邵宽城不知她想说什么,皱眉答道:“秘书,怎么了?”
赵红雨说:“恭喜啊。”
邵宽城说:“别!我鸡皮疙瘩掉一地!”
赵红雨说:“那我以后是叫你哥啊还是叫你邵秘书呀?”
邵宽城说:“什么意思呀,我服了行不行?”
赵红雨说:“我真心尊敬呀,我当你屌丝还不行吗,成你‘宽粉’还不行吗?”
邵宽城说:“有什么事你直说吧,用不着那么内涵。”
赵红雨说:“那我还是叫你哥吧。”
邵宽城皱眉:“有话快说!大半夜的!”
赵红雨迟缓片刻,说:“哥,你是不是特别希望我去?”
“去哪?”
“接那个任务。”
“我没资格希望……”
赵红雨打断他:“如果你希望,我就去。”
邵宽城说:“这不是我希望不希望的事,如果这是我个人的事,我不会求你……”
赵红雨再次打断他:“别装淡定!我就问你个人!我最烦你这种男人,老想弄得谁都不欠似的。”
邵宽城看着赵红雨,片刻,说:“这任务虽然没有太大危险,但你既然不愿意去求你爸,不去也罢。”
赵红雨说:“神马叫也罢!邵宽城你真极品,我还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吗,你就别装也罢了,以后干脆叫你邵也罢得了!”
赵红雨说完,悻悻然转身,一边叨咕着:“擦,真能装!”一边走回了自己的屋子。她前面那几句话声音可能大了点,把邵宽城母亲吵起来了,出来责问儿子。
“怎么了,跟红雨吵架啦?你让着她点不行吗!”
邵宽城情绪有点烦躁:“没吵。”
母亲问:“那为什么呀?”
邵宽城说:“我劝她去他父亲家住,她不想去。”
母亲嗔怪道:“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她不想去就不去,你劝什么呀!你这孩子从小就傻!”
按照万教授的说法,武氏在大明宫被赐封的当年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在整个后宫都是一件大事!
王皇后是在御花园里看杂技时知道这个消息的。她的心腹内臣在她耳边低声奏报,说皇帝已经往惠宁宫去了,皇帝春风满面……
王皇后则满面阴森,未发一言,默默地等到一个杂耍耍完,才做困倦状,起驾回宫。她回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王守一觐见。王守一不仅是她的胞兄,而且是她商议大事的幕僚,是她政治上的死党。
毫无疑问,武氏诞下皇子,对其在皇权政治中地位的巩固和提升,将产生无比重要的作用。所以王守一不得不再提方士所议之事,拜求皇后为王氏一姓的安全与福祉,供奉神木,求子固位。他与皇后在乾央宫密谈很久,天暮方退。但从后来的情况看,皇后并未采纳他的主张。
在那之后的几天,利用皇帝出巡咸阳的时机,王皇后去长安郊外的华清温泉游赏,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及王守一等人奉旨随驾。这一次郊游活动标志着以王皇后为首的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正式形成。武氏的受宠,武氏的生育,不仅冲击了皇后的地位,而且也对太子的储位和其他王子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所以,联合刻不容缓,结盟势所必然。
邵宽成常常疑惑,现实中的很多事情,一旦时过境迁,细节就很模糊,半年前的事就说不清来龙去脉了,也属正常。那么一两千年以前的事情,万教授这些学者们何以能说得如此具体,如此生动?时间与地点、细节与言辞,何以状如亲历,栩栩如生?关于唐代开元的这一段宫闱秘事,万教授不仅能说出“华清郊游”,而且还知晓乾央宫的线人很快渗透到惠宁宫的内幕。惠宁宫发生的一切,当天就可以密传至皇后耳中……究竟哪部史书有如此详尽的记述,写书的人何以知晓这些本应被仔细隐藏的秘密,并把这些秘密昭示于众?
历史浩瀚,谁能说清?
邵宽城倒是想,那些饱学的历史学家们,天天研究成与败,盛与衰,研究前人的各种荣辱境遇和生死感受,以及历史的规律和人类的本能。那么,历史学家是否全能做到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呢?是否全部是一群活的最明白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