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别了讲坛 > 第22部分

第22部分(2 / 2)

“写倒容易,我半天能写它几百份,关键是学校会不会同意。”吴雁南忧虑地说。

“瞧你又婆婆妈妈了吧,是让你写,当上当不上是以后的问题,但你要是不写,那是肯定当不上的。”江远明有些不耐烦了。

“你可以先去问问你老师啊。”刘正良突然想起了这一环。

“对呀,对于班主任这一块,申校长虽不能一个人拍板,但说话还是有份量的。”江远明也想起来了,恍然大悟。

这些提醒醍醐灌顶般让吴雁南茅塞顿开,就也笑着说:“对呀。”

于是吴雁南亲自前往,冒着酷暑进了申建文的空调客厅里,没见到申小琳和她母亲,吴雁南犹犹豫豫地把前来的目的说了。

“这不是我一个说了算的,班主任这一块,年年申请的人都很多。”申建文说。

“可是,石河中学真是那么说的,说我当班主任就会有更多的人进西湖中学。”

“哦,是吗?那——你先写份申请交给郑校长吧。”申建文笑着说,其实他心里很明白申请写后的结果,因为西湖中学这几年高考成绩斐然,不愁石河中学那几个生源,吴雁南在老家心中的地位,难以成为他在西湖中学地位的法码。

“好的。”吴雁南如释重负,看到了曙光般跑到办公室拟写了一份申请,又跑到郑直的办公室,真好,郑直就在办公室,还接过申请看了一会。

“我知道了。”

“谢谢您,郑校长。”

吴雁南觉得仿佛有戏,便拨通了石河中学的电话,正是陈浩波接的,吴雁南说:“浩波,我问过了,估计差不多吧。”

“那好,我知道了。”陈浩波也如释重负了。

八月一号,时间在炎热中迎来了建军节,举国欢庆,西湖中学也是空前地热闹起来,不过大家关心的倒不是什么军政大事,而是因为今天补习开始了。中国教育已经迈进了素质教育的新时期,但高考还在,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就还有升学这根指挥棒,没有人不在苦思冥想地寻求良方,没有人不在争分夺秒地挤着时间。暑假如此之长,别的学校都在补习,西湖中学不搞时间战,那真是自暴自弃呢,简直是全校一起慢性自杀!所以八月一号,西湖中学也准时开学了,谁还管得了炎热酷暑,谁还管得了学习效率,能教多少教多少,能学多少学多少呗,哪怕每天只能给学生灌进去一点点,那也是一点点的进步!

对清贫的园丁来说,这真的是既实惠又有远见卓识的一招。说实惠,那是因为每个来补习的学生都要交纳补课费,每位参加补习的老师都能分得一杯羹。说有远见卓识,叶县百姓的口头上流行一句大实话,叫做“粪筐背多了不能不拾两泡狗屎”,课补多了,学生的成绩总会有所进步,高考自然丰收,高考丰收了,高考奖金便有了。听说上一届奖金又不少,是个多么大的诱惑啊!因此在西湖中学年年能带高三课,不仅是能力的象征,也是收入的证明,自会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能在暑假参加补课,自然不会丢人一等;若是两者皆无,那你在西湖中学可就是人下人了,别人只看你有没有符合这个标准,哪管你有什么客观原因或是内心的苦衷!

源于这些,吴雁南在放假的二十来天里,心里自是比别人炎热了许多倍。但他不时又想,不就是两个班的高二语文吗,补一个月课热得臭死,也不过千把块钱的收入,和高三老师相比那可差得远了。

吴雁南是七月三十号接到申建文电话通知的,申建文说了这么一句话:“吴雁南,你后天来上课,你的课没有动。”听他的语气,重音显然放在“你”字上,那就是说吴雁南的课没有动,别人的动了?

一号一早,吴雁南带着狐狐疑疑的心情进了办公室,准备问问何书章,却没见到人影。看看时间,快上课了,心想一定去教室了,这个老何,工作态度总是那么积极认真。吴雁南进高二(3)班教室的时候,见程宏图进了高二(6)班。

“怪了——”吴雁南想。

下了课,吴雁南专候在走廊里,等程宏图出来了,就试探着问道:“程老师,你这是——”

“你还不知道吧,学校让我接何老师一个班课,你看,见了何老师,多不好意思。”程宏图说。

“哦,那老何只剩一个班课了。”

“不是,另一个班文道德接了。”

“怎么?”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嗨,谁知道呢,总之,何老师是留级了。”程宏图摇着头走开了。

“留级,不是说跟班上吗?”吴雁南望着程宏图的背影,嘀咕道。

“吴老师,你当然是跟班上了!”程宏图回过头来大声说,引得一些学生朝这边直张望。

吴雁南的心象打碎了五味瓶,觉得挺不是滋味,但时间不容他细想,暑假的课表排得集中,都是两节连堂,吴雁南赶忙又迈进了教室。这一次,他一点也不觉得热了,更不觉得时间难熬了。就在短短一瞬间,他悟出了一个事实,在西湖中学,能有两节课带,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呢,所以他要珍惜。

他后来才从西湖中学的一些小道消息中了解到,何书章的课是教导处主任高正其提议,经过校委会研究,最后决定全拿下来的,原因大约在于课上得不好,学生有意见。与之类似的还有为数不多的几位老师。

不幸,在西湖中学还未扎稳马步的何教授真的要越教越瘦了,原单位不发工资,还要在这里白吃老本到九月。幸亏他老婆有一双农村人勤劳惯了的双手,在一条小巷里寻了一间房,挂出个“世纪小吃”的牌子,入行餐饮业,开始进城关以后的艰苦创业,老何便充当了跑堂兼家庭妇男,除在客人就餐时间上菜外,还要洗衣服带儿子。

老何呀老何,你还是“世纪毕业生”呢。

梅思月拿到了B市教育学院音乐系函授班的通知书,在一个凉风习习的晚上,来找吴雁南。

“那,我们先庆贺庆贺吧。”看着梅思月笑容满面的样子,吴雁南高兴地说。

“怎么庆贺呢?”

“我请你吃龙虾喝啤酒。”

“还不如说是请你自己呢。”梅思月笑着奚落她的未婚夫。

但笑归笑,两个人还是来到广场东边的小吃街。有人曾开玩笑说,中国人口多,但多不过叶县的龙虾,你看那每晚每晚,每个饭馆、街头排档里都推出极大的量,今天吃明天吃,吃了一茬又一茬,吃得城关到处都是龙虾壳臭哄哄的味道,龙虾还是在以贱贱的价格蜂涌上市。

但虾肉确是好东西,把头掐掉,沿着虾肚子打开,便可以抽出一条白白胖胖嫩生生带着淡红汁水的虾仁,味道极鲜美。吴雁南噙着口水,拨弄出了一条放进梅思月的碗里。

“你也吃啊。”梅思月说。

“你吃,我先为你服务。”吴雁南笑着说。

“那怎么好意思呢?”

“怎么不好意思,你把我当成你的仆人好了,如果我是国王,那么你就拥有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