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淼希望做主任以后能给报社的财经版面带来一种新气象,他知道这种新气象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保障。原来做副主任的时候,有些事情他看不惯但是管不了,一直憋着一口闷气。
曾经有圈里的朋友和他说过,他们部门的一个记者给别人做稿子,用了小半个版的篇幅,直接管人要了两万块。因为是过了好久的事情,所以也无从查起,不过罗淼希望自己上任后能做得好点,不要给人抓住话柄。但是老实说,财经新闻部在报社里的名声一直很一般,因为外快多,实惠多,是大家挤破脑袋想进来的部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竞争财经新闻部主任,大抵也有这方面原因。报社决定他当主任后,柯总编也找他谈了一次,让他一定要培养好队伍,版面上严格控制关系稿,避免钱版交易。
工作上遇到难题的时候,罗淼特别喜欢和沈繁玲聊聊,虽然有时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起码可以有所启发。关于部门确定一个首席记者的问题,他也和沈繁玲谈过。
“我考察了好多人,觉得还是小丁做首席比较合适。”周末的中午,是他们难得的闲暇时光,趁着午后的暖阳,罗淼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对妻子说道。
“我虽然不了解他,但是从他上次来,可以看出来他很沉稳。”沈繁玲相信丈夫的眼光。
“我侧面打听过,他人品非常好,很正直,另外最重要的是他业务很好,原来是报社做热线最出色的记者,在他之前,报社几乎没有人会用暗访机。前几年报纸特别好看,其实包括他在内的几个热线记者的贡献很大。”
“是么,还有这一段?看他那样子可看不出是暗访人才。”沈繁玲说。
“不能光看外在。”罗淼说,“有一次他扮成一个应试者,去一个招演员的所谓文化经纪公司应聘,后来做出的稿子非常棒。”
“是么?是怎么回事?你说说看。”沈繁玲一下来了兴趣。
那会儿丁冲霄到报社时间还不长,有一天,接到热线编辑的任务说一家著名文化经纪公司举报,有个所谓的经纪公司正打着一帮明星的旗号在招演员,而这帮明星全是这家著名公司的,著名公司当然不干了,请报社一定要搞搞舆论监督。
毫无表演经验的丁冲霄被“赶鸭子上架”,和另一个同事拿着暗访机去找这家冒牌经纪公司。到了那里一看,应聘的人还真不少,办公室里到处贴着各明星的酷照,丁冲霄花了20元报名,轮到他表演,他故意装得表演很差,台词读错,动作不协调,居然也获得通过,冒牌公司让他交300元押金,过10天就可以上戏。丁冲霄当然没交这个钱,稿子出来后,那个公司立即跑得无影无踪,正牌经纪公司还打来电话表示感谢。不过他表演的影像被另一个同事都录在机子里,同仁们看了以后一个个哈哈大笑。
十五 能否做“首席”是个问题(3)
“真有意思,看不出来他是那么有趣的一个人。”听完罗淼的讲述,沈繁玲早已乐不可支。
“后来他不做热线了,对这一块来说,真是一个损失。他之后也不是没人做暗访,但都不如他采得好写得好。”罗淼说,“虽然我和他一直不熟悉,但是我平常也关注他的作品。他这两年去做编辑了,我觉得很可惜。我侧面问了不少人,都说他业务好,偶尔写个评论什么的,也很出彩。所以我想把他要过来,让他人尽其才。”
“你们在说谁啊?”这个时候,沈繁玲的母亲江一岚从房间里走出来。江一岚是位老师,退休后一般和沈繁玲的爸爸待在她的老家濮江,有时候会来到联川和女儿女婿生活一段时间。不过老伴因为不大喜欢北方的天气,所以退休后很少来联川了。
“妈,我们正说他们罗淼报社的小丁呢,就是上次给我们送砚台那个。”沈繁玲说。
“我这几天老想问问你们呢,他送的砚台怎么这么像婺源的石头制成的砚台?”江一岚端详着客厅多宝阁上的砚台,微笑着说。
“他就是婺源人。和您还算半个老乡呢。”罗淼说道。他知道岳母年轻的时候在婺源生活过一段时间,只是他们也不明白,江一岚为什么再也没回过婺源。
“婺源人?你们叫他小丁?他叫丁什么?”江一岚问道。
“叫丁冲霄,名字还有点气势。”罗淼说。
“丁冲霄!”这三个字仿佛一记闪电在江一岚心中划过。这个名字是那么熟悉却是那么遥远,这个名字足以把她的思绪带回到30年前,这个名字是她的一个痛,也是她的爱。
江一岚正是丁冲霄的生母。
江一岚原来叫江秀颖,20世纪60年代作为知青从濮江到江西婺源农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嫁给了丁冲霄的父亲丁德雄。丁德雄是一个聪明的农民,很能干而且肯吃苦。江一岚在生下丁冲云和丁冲霄两个孩子后不久,文革结束,散落在祖国各地的知识青年纷纷返回濮江——濮江人大多不愿意离开濮江,江一岚也不例外,但是丁德雄说什么也不愿离开婺源,最后只能是江一岚一个人抛下两个孩子走了。
回到濮江后,他嫁给了第二任丈夫,也就是沈繁玲的父亲,一直过着平稳的日子。
她从来没有和沈繁玲详细说过自己在江西婺源的生活经历,对于沈繁玲来说,对母亲当年的那段生活既好奇却又不了解。
可是今天,“丁冲霄”这三个字扎得江一岚的心生疼,原来那天从楼上下去和自己擦肩而过的小伙子就是自己三十年没有谋面的亲生儿子?他这些年都怎么过来的呢?他的父亲好么?他的姐姐自己的女儿冲云好么?
“怎么了,妈妈?”沈繁玲看见母亲如此失神的样子,轻轻地问。
“哦……哦没事,只是让我想起了当年在婺源的一些事情。”江一岚搪塞道。
“罗淼他们部门要定一个首席记者,他想定这个丁冲霄。”沈繁玲说。
“那好啊,那孩子上回下楼的时候我看见一眼,挺精神的。”江一岚说。
“呵呵妈,总不能因为他长得精神就让他做首席记者吧,主要还是他业务好。”罗淼笑道。
“你了解他的情况么?他结婚了没有?家里都有什么人?”江一岚问罗淼。
“怎么了妈?你查户口呢还是要给人做媒?”罗淼笑了,不过他还是把自己掌握的情报向岳母做了汇报:“他好像是31岁,还没结婚呢,嗨,现在像我和繁玲这样传统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说人家呢,还夸上自己了。”江一岚说,“那他家里人不着急?”
“都什么年代了,妈,现在男人30出头正是好时光,男人30一枝花嘛!”沈繁玲嘻嘻哈哈。
“去去,听罗淼说。”
“他是联川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又聪明又勤奋,业务很出色,只是这几年快报很少提拔新人,他的机会不算好。”
“接着说。”
十五 能否做“首席”是个问题(4)
“他父亲前段时间得了直肠癌,还是繁玲给他联系住的院,帮他找大夫。现在他父亲已经出院了,在做化疗。”
“啊,上回说的给联系的就是他父亲?那还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