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新帝刚即位,太上皇的态度还不明,所以官场上的官员自然还是率先看太上皇的脸色行事。
这一年的新年过得非常热闹,一来国家迎来了新的君主,二来这一次新帝登位,难得没有遇到国丧,自认是千年难遇的喜事。
改元的圣旨早就传出去了,过了元旦就被称为了雍正元年。
这一年,四爷开始在紫禁城接受众位兄弟的请安。
先太子此时还没有迁出宫去,四爷打算让他在宫中度过最后一个新年,再迁出去。
不管心里在抵触,可面上仍然是一派喜气洋洋,四爷看到下面一众兄弟朝他跪下,顿时心情畅爽起来。
新年过后,还没有出正月,四爷便下了圣旨给众位兄弟加封,二来是研究众位皇子改名一事。
“改名?没必要吧?”敏宁手里拿着账本,听到之后说。
四爷吃着西瓜,这是从小汤山那边送来的,敏宁去年秋天令小汤山种了西瓜,这会儿熟了,被送进了宫,虽然比夏季都要小上一圈,但是在大冬天能够吃上西瓜,还是非常新鲜的事情。
四爷喜欢吃,他体质热,特别是当了皇帝之后补品不断,已经上了好几回火。
一共送了三车西瓜进宫,一车被送去了畅春园孝敬太上皇,一车被分给了众位兄弟,还有半车被送到后宫,最后半车四爷自己留下了。
这不逮到空闲就使劲的车,特别是吃完暖锅之后再吃西瓜简直是绝配!
“这是往历了,必须得遵守。”皇帝的名字必须得避讳。
敏宁放下手中的账本,看向四爷说,“这些名字可都是太上皇起的,你给改了小心惹他老人家不高兴。”
四爷将西瓜皮扔到棚里,拿出帕子擦了擦手问,“那你有什么好主意?”
敏宁摇了摇头说,“大清以往可没让兄弟改名避讳的惯例。”也就从四爷开始,他们采用了统一的辈分。
太上皇那会儿,兄弟之间名字可都不一样。
“要不就当个恩典,特赦其他人不需要改名,总得给太上皇留些面子。”
四爷这会儿要提出改名,那简直就是打太上皇的脸,老子还没死呢,就将他的儿子名改了,回头是不是还要将一些政策也改了?
有太上皇在四爷这个皇帝必定得有顾忌,就像乾隆之于嘉靖一样,好在康熙不会像乾隆一样,直接将儿子当成傀儡。
不过,总得照顾太上皇的心情。
四爷有些为难,“这个朝臣不好交代。”
敏宁将账本一合,看着四爷说,“朝臣有什么意见,直接去找太上皇说就是了。”
然后她又问起了废太子的事,“二皇子何时迁出宫去?”
四爷将帕子放在一旁,然后给敏宁先倒了一杯茶,“我打算等元宵节过去第一次大朝时提起。”
四爷如今已经习惯了,将一些事情跟敏宁商量,偶尔不商量,还觉得缺少什么。
不过这些都属于秘密,宁寿宫的人没人敢传出去。
敏宁潜移默化了四爷这么多年,就是想插手朝政之中,好不容易培养出来,怎么可能随意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