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2)

实现孩子性格的完善与丰满

用好强心理牵引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可以用,用不着等到上了小学。

孩子特别调皮,老师让他喊队,监督大家,看谁站得直站得好。首先他会站得特别直,对别人也会管得特别严。他本来最爱动,现在变得最守纪律。

同时还要加上逻辑中断法,使他不断克服某些过于任性、过于淘气、过于好动、过于攻击性强这样一些性格上的偏差。

特别要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

第六个原则,对于腼腆、怯懦、胆小、内向、不大活泼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培育、建立他的自信心。

建立自信心,特别要重视表达能力的培育。

自信心常常和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大胆相联系。

一个敢说、敢笑、敢闹、敢于表达的孩子,他在生活中天然地就有一种自信。一个不敢讲话,不敢表达、不敢与外界交流的孩子,很可能缺乏自信心。

所以,要从表达能力的培育入手,特别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育。

表达能力是和思维能力相联系的,一般来说,聪明的孩子善于表达,知识多了也愿意表达。可有的孩子很聪明,知识也很多,就是不敢讲。

因此,表达能力不仅有一个会不会讲的问题,还有个敢不敢讲的问题。

会不会讲是个智力问题,敢不敢讲是个心理素质问题,是个勇气问题。

表达能力在幼儿阶段特别表现为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结合。

所以,培养表达能力,并以此建立自信、兴趣等积极性,对幼儿是特别重要的。

坚定地贯彻游戏原则

第七个原则,坚定地贯彻游戏原则。

游戏学习法,学习游戏法。

培养孩子从小把学习看成游戏,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爱好。

游戏学习法,也是愉快学习法。

提倡愉快学习法,不搞痛苦学习法。

家长的微笑──微笑的关心、微笑的欣赏、微笑的夸奖、微笑的鼓励与榜样对幼儿是最重要的。

家教格言:

人类大脑的潜力非常大,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差,相信孩子是聪明的,同时注意开发,都能够成为天才。

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要因势利导。

学习能力的培育,肯定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方法。总的态度是一样的,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欣赏、夸奖、鼓励。

当然要根据性格的不同,培育方法有具体的差异。

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有不同的完善化的培育。

只有把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完善孩子的性格相结合,才能够同时提高他方方面面的学习能力。要让孩子的性格尽可能向完善、完美的方向发展,要引导孩子慢慢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

12学龄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生命和学习是生动的,灵活的。对灵活的事物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

要像对待一个火苗、一个植物苗那样,保护和培育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要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努力,同时欣赏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12。1基础的差异

上学以后,孩子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我们称之为学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带着各自的性格,带着各自学龄前的智力开发与知识水平,带着各自学习方面的向上积极性、兴趣积极性、自信、注意力和毅力走进校门。

有些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有的从小上托儿所、幼儿园,因为学龄前的教育和环境不同,孩子智力如何?心理素质如何?性格好不好?在学习方面的五种积极性高不高?

不同的孩子在这一阶段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12。2学习成绩与表达能力的差别

这些差异在幼儿时期还不那么明显。一进入学校,首先表现出的就是学习成绩的差别。

积极性的差别可以算软差别,学习成绩的差别就是硬差别了。

这个差别不仅老师可以看到,家长可以看到,孩子自己也可以看到。

不要小看学习成绩的差别,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非常重大。

所有的家长都要重视这一点。

家长一天到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一回家,你首先想问的就是孩子的考试是多少分。你可能不知道,学习成绩是孩子在学校里全部自尊心的衡量尺度之一,几乎是最重要的尺度。

孩子每天都在课堂上比赛。

除此以外,孩子在社会活动、表达能力方面的差别也表现出来了。

第36节:面对家长老师的评价

孩子走进学校,脱离了父母的呵护,他敢不敢当众回答问题,有事敢不敢找老师,下课能不能和同学玩到一起,各种应对都出现了。

12。3面对家长与老师的评价

学习成绩的差别还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是老师与家长评判的差别。

孩子成绩好的就可能受到表扬,成绩不理想的就可能受到批评。

孩子今天成绩好,家长高兴,明天有点落后,家长要数落。

家长还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你看,你就没有谁家的孩子学习好,你的考分就没有谁家的孩子高。

家长和老师的评判都出现了。

而这样的评判在孩子学龄前不可能出现。

我们要面对这样的事实对孩子实施教育。

虽然总的原则是一样的,还要用微笑、欣赏、夸奖、鼓励、暗示、描述来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同时用逻辑中断法中断孩子的错误观念。但是因为孩子在学校的处境、学习水平的差异,肯定在实施家教时带来具体的针对性。

希望家长找到正确的出发点。

12。4孩子每天都在比赛场上

一定要理解,孩子每天都在比赛场上,每天都要出成绩,每天都在接受评判,不是考试就是作业,包括课堂上的提问,老师的评比。要充分理解孩子在比赛场上的这种心理。

运动员在赛场上对成绩多敏感哪!

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赛场上。

幼儿时期没有这个压力,婴儿时期更没有这个压力,一迈进学校就有这个压力。

这时候,一定不要错误地对待孩子,一定不要因为家长的某种错误言语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一定要特别理解孩子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面对老师、同学和家长时的心理。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用脱离孩子能力的高目标训斥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因势利导。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

希望家长们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孩子今天考完试,在班里排了倒数第几名,请想一想,孩子在班里、在同学中、在老师面前已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当他往家里走时,远远感觉着家长的那张面孔,预想到那个批评,他是一种什么心理?

正确的批评态度与方法

如果孩子学习落后了,退步了,你也夸奖,当然是不应该的。不能对孩子说,你退步得真好。

可是用什么样的批评、什么样的指导、什么样的态度才正确呢?要探索。

一定的批评是必要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而过度的批评可能使孩子灰心丧气。错误的批评完全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一时成绩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前段时间身体不好,可能因为家里有了变故,也可能因为上学的路上怕别的孩子欺负,也可能因为新来的老师比较严厉,孩子不大适应。总会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原因。

不批评不合适。

但不了解原因,就可能错误地批评,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不适度地批评,过于严厉地批评,都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一定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逻辑。对待孩子最正确的态度是,不管孩子现在的学习在班里是什么水平,都要肯定他的每一点努力,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

进步可以有多种比较,可以横向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落后于某些同学,或者超过某些同学。

也可以竖向比较,孩子过去是一个成绩,今天超过了这个成绩,相对于他自己,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对这个进步要充分肯定。

希望家长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你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