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2)

我们要重点培育的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兴趣。

孩子不仅是喜欢读书,还特别追求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兴趣,往往夸孩子爱看书。这个夸奖对不对呀?没错。但是我们进一步,不夸奖孩子爱看书,夸奖孩子会看书。

会看书是更积极的表现,是更需要欣赏和夸奖的。

会夸孩子的家长要夸孩子会看书。

孩子正在看书,家里来了客人,有两种夸法,一种,夸我的孩子爱看书,那么孩子得到一个欣赏和夸奖,他可能还是爱看书,更爱看书。

但是,夸我的孩子特别会看书,就包含了两层含义:被夸会看书的孩子肯定也就更加爱看书了。爱看书是含在其中的,不夸就有。同时,孩子觉得家长夸自己会看书,同时夸了两个:既夸了他爱看书,还夸了他善于看书,比一般爱看书还多了点聪明和方法。

这是一个重要的奥秘。

我根本不愿意听别人夸我爱看书,这多笨哪,爱看书太容易了!夸一个作家爱看书,有什么意思?爱看书很普通。虽然也好,但是一般的很好。

一夸多能的引导方法

要培养孩子更好的状态,夸法上要体现智慧,叫一夸两能,一箭双雕,一个夸完成两个台阶,就夸他会看书。

会看书有很多说法,看得快,记得牢,会讲述,看完以后还能分类,还能想象,还能把书管好,还能记得有条不紊,还能说哪本书好、哪本书不好,还能把作者说个一长二短。这么一夸,孩子不仅爱看书,还爱得厉害。而且不光是爱,还越来越会看。

对于一个正在学习的人,爱看书算什么!你夸一个作家爱看书,什么也没说明。也可能你说一个人爱看书,别人会以为这个人不务正业,不上班,光看闲书了。

会看书才是对阅读最高级、最积极、最正确、最简炼的夸奖和肯定。

就这么小的一个差别,一字之差,在这方面就形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夸我爱看书,对我一点鼓励都没有,我倒觉得没意思。说我会看书就有点意思。对孩子也是一样,本来孩子挺爱看书,还有什么说的?说他会看书他就激动了,他觉得与众不同了。他觉得这里有味道,可以争取更向上。

所以,就兴趣而言,不是一般地培养阅读兴趣,是培育孩子提高阅读能力这种实践的兴趣。

我们不是夸孩子爱看书,而是夸孩子会看书。

只有会读书,才能爱读书

举个例子,踢球好的人大多爱踢球,跳舞好的人大多爱跳舞,讲演好的人大多爱讲演,学习好的人大多爱学习,会阅读的人大多爱阅读。

对于一个已经成长起来的孩子,小学了,初中了,高中了,大学了,他只有越来越会读书,才爱读书,因为没有那么多空闲去看所有的书籍。

一样东西你一点都不会,一做出来就比旁人差,你还爱这样东西吗?不爱吧?

与众不同──比别人强你才爱做。

与众不同比别人都差,这个与众不同好吗?

要从小鼓励孩子会看书,欣赏、夸奖孩子会读书的一切表现。

这是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7。3不跟着书走

大多数知识性、理论性、逻辑性书籍,阅读高效率的奥秘是一句话,希望家长从小很简单地告诉孩子,是不被动地读书,或者说主动地读书。如果还不清楚,再做一个注释,叫做不跟着书走。

什么意思?

小说可以从头到尾不动脑筋地读下来,电视剧可以一路看下来,用不着动脑筋。但用这种方法阅读任何理论性、知识性、科学性的作品,包括大量学习的课本,效率极低。

一个课本就这样不动脑筋一遍一遍地读,像读小说似的读,很多东西记不住,很多东西不理解。所以,一遍遍被动地读书,跟着书走,是效率很低的。

好的阅读态度就是主动地读,要在思维运动中对书进行重新处理。

对书做处理是阅读的根本奥秘

对书做处理是阅读的奥秘,这个奥秘对一切年龄段的人都适用。你就是水平再高,也要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现在有厚厚的一本书,无论是科学书、历史书、数学书,我们做一个尝试,把书中的目录、前言、章、节、篇,所有的题目全部取消,标点符号也不要,也没有分段。这本书从书名开始,所有的字都连着排下来,不论字号,不分段落,密密麻麻排下来。

书名叫做《高中物理复习法》,这是头几个字,紧接着排作者的名字,一直往下排。没有段落,不分章节,这本书你能读懂吗?

不可能读懂。

可是书中所有的内容都在上头,为什么读不懂呢?

因为任何一本书,人们能够看得比较清楚,首先书名很大,第一章,标题也很大。再往下,第一节,然后是节标题。自然段一段一段分得很清楚。作者在书中已经把他的理论思想做了划分,有一个结构。如果没有结构,没有划分,你能看懂吗?不可能看懂。

有了篇、章、节、段的划分,有了前言和后记,一本书才能好读。

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书进行处理

然而,只这样处理还不够,作者只是根据他的思想对所有的读者作了一般性处理。每个人还必须根据自己的阅读,做一个对自己适用的处理。

第24节:阅读就像吃螃蟹

读一本书如果不分标点符号,不分章节,就好像校长到了学校,上千个人,他也不分谁是副校长,谁是教导主任,谁是老师,谁是同学,把所有的人名都排在上头,一个人一个人去认,那么,校长对学校的人员可能永远也搞不清楚。师生、教职员工的所有的名单放在一起,他认了一年,了解了一年,这个校长可能还是糊涂的。

因为校长在“阅读”这个学校时没有结构。

所以,结构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一本书作者虽然做了划分,但还不够,如果你想把这本书的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就要求你自己做划分。

阅读就像吃螃蟹

大家都吃过螃蟹。螃蟹在端上桌之前厨师已经做过处理了,他把它蒸熟了,或炒熟了。但即使这样,你吃的时候也还要加以处理,能不分壳不分肉的一块儿吃下去吗?不能吧?因为即使是经厨师处理过的螃蟹,也仍然是有的部分能吃,有的部分不能吃,吃的时候还要加佐料。要把那些不能吃的部分剔除,都吃下去要闹肚子。

阅读在本质上和吃螃蟹是一样的。

这样说,任何读者都会理解。你们说读我的书像吃螃蟹一样我也不会反感。

什么含义呢?

就是必须把一本书的内容根据你的需要、你的角度对它进行重新处理和安排。什么是要记住的?什么是可以忽略的?什么是需要理解的?什么是需要硬记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要搞清楚。

又比如吃酒席,一道菜上完又上一道菜,你是一道菜跟着一道菜吃,哪一样都不遗漏吗?不管爱吃不爱吃,是否能消化,全部吃到家。不可以吧?应该有选择吧?

读书也是这样啊!跟着书走,自己不动脑子,就好像吃酒席时只知道张着嘴巴,连手都不动,让人往里倒。

绝对不能这么吃饭,也绝对不能这么阅读。阅读就像吃螃蟹,一定要对其处理,这是阅读的根本奥秘。

坦率说,我从来不讲我读书,我说,这一堆书我处理完了。这并不是说把书卖掉,而是说读书就像处理一个案头工作,这些信息我处理完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些书经过我脑子的处理,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非重点,哪个上面需要划点线,哪个需要做笔记,哪个浏览一下就可以了,它经过一番主观能动的安排。

说得文雅一点,叫做整理。把这些书整理完了。

如果你只说读书,那就是跟着走。说处理、整理是什么?就像吃螃蟹,要进行安排: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什么该吸收?什么该创造发展?什么需要记忆?什么是随便流览一下就可以的?哪些内容是天才的?哪些内容是平庸的?

都要做一点安排和整理。

这个本领家长们首先体会一下,然后,慢慢启发孩子掌握。

如果你掌握了,将你掌握的要领告诉孩子。如果你一时掌握不了,请你把书中的要领告诉孩子。孩子大一点,他可能自己慢慢就能掌握。心有灵犀一点通嘛!

好比让你当校长

对书进行处理和整理,第一层意义就是按照书籍本来的内容、结构,完整全面地掌握和记忆。

一本物理书,一本外语书,一本地理书,通过孩子主动的阅读,最终要把书里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了,都记住。书中有章节划分,有段落划分,有一系列整体和局部的结构,你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处理真正掌握它们。从头到尾读一遍,没有掌握,再从头到尾读一遍,还是不清楚。

这样的阅读最要不得。

读书的关键是什么?首先要搞清大结构,再搞清中结构,再搞清小结构,这样才能从总体掌握它们。

就好比你是校长,你到了一所学校,学校里一千多学生,二百多老师,校长怎么才能比较快地全面掌握这个学校的情况呢?

你肯定不能把老师、校领导、学生名单都一一摆在这里,不分轻重顺序,从头一个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