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暗黑大宋 > 第489部分

第489部分(1 / 2)

>

因为蔡京与堂吏盘算许久,发现以赵顼这十四年的户数增涨率计算,那么五十年后,户数将增涨到一点九倍到两倍,若是包括云南路与交趾路,那么会轻轻松松地超过两倍。

全国总户数将过达到三千六百万户!

至于一百年后,就更不能想像了。

那是三点八倍到四倍,七千多万户!也不用七千多万户了,只要达到了三千六百万户,即便有云南路与交趾路,局部地区也要人吃人了。

王巨额了额首,说:“立即送到宫中。”

仅是一会功夫,赵顼便下诏,让两府三司两制御史台司农寺等重要部门的主要官员一起去延和殿议事。

赵顼看到蔡京计算,也发疯了。

吕公著迟疑地说:“陛下,这些户数还包括一部分昆仑奴。”

随着许多地区迁徙过来的土著人与交趾人桀骜不驯,宋朝百姓开始对他们排斥了,有的主户忍无可忍,一边骂着王巨,同时一边骂着朝廷大臣多事,一边又忍着损失,将他们卖给各坑矿做矿奴。

咱们用不起你们了。

不过还有不少安份守己呆了下来,渐渐融合。但总体来说,这部分人口绝对会负增涨的。

然而吕公著声音很弱,虽如此,他们相比于上亿宋朝百姓而言,又能占着多少比例呢?

蔡确说道:“陛下,这也是一种证明哪。”

许多人说变法不好,若真的变法不好,为何人口增涨得那么快?

但真不好说,增涨得如此之快,不与整个变法有关,最主要的还是农田水利法,特别是河北水利与江东圩的出现,农业技术的进步,王巨的推动。别看王巨弄走许多百姓,但在他种种推动下,增涨的百姓绝对比弄走的百姓多得多。

就象两广,若是包括检括出来的蛮户在内,户数整整翻了近一倍!

赵顼并没有理睬二人的勾心斗角,而是问了一句:“以后真的会这么增涨下去?”

不提一百年后吧,就说这个五十年,如果赵顼与大多数中青年士大夫寿命长一点,就能看到了。

王巨说道:“臣让户房检正蔡京统计的,蔡京也感到万分惊讶,说可不可能。臣说,有几个情况能杜绝人口继续膨胀。”

“王卿,那几种情况?”

“一是连续性的特大灾害,但这个情况影响不大,熙宁七年的旱灾规模已经能排得上史上十大灾害之一了,况且现在朝廷开始增加了广南交趾两个大粮仓,真不行,还能从海外调动粮食救急。二是未来君臣昏庸,那就不是人口危机了,而是整个国家的危机。三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到我朝核心地带,导致半个大宋战乱不休。四就是农民因为兼并与暴政活不下去,大规模地暴乱。如果排除这四个可能,那么五十年后,即便没有三千六百万户,如果包括交趾云南路也达到三百万户。至于一百年后,不会有七千多万户,但会接近五百万户。五十年后,也许大宋还能养活着这么多百姓,但一百年后,以大宋的耕地面积,绝对养不活五百万户百姓。除非出现特殊的意外……”

“什么特殊的意外?”

“寻找到几种比占城稻还要高产易种植的粮食作物,另外就是整个粮食作物产生有技术的提高,那么以我朝的耕地面积,说不定还能容纳五千万六千万户。”

“这不大可能吧。”

王巨一摊手。

李承之喃喃说:“向海外……”

“向海外都不大可能,现在一年平均下来,增涨二十二万户,以海外那些海商的能力财力,每年能安排二十二户,一百多万百姓生存吗?李司使,不相信等到明年,那些海客的代表进京觐见陛下,问他们会不会同意。”

连海外都没办法了,还有什么办法?

不过京城里却是欢声一片。

宋朝贸易线有很多,但有一条最主要的贸易线,那就是南方的货物从大运河汴水运到京城,再从京城调拨到北方与西北各地。

因此市易法伤害的中小商人最多的地区就是京城的中小商贩。

前面诏书下达,后面无数小商小贩放起鞭炮庆祝。

这又让许多旧党找到理由。

然而这些上书全部让赵顼留中不发了,至于王巨更是安静下来,所做的事仅是微调。包括整顿科配与公使钱,虽有争议,终于变法无关,也属于微调。

元旦节就渐渐到来了,然后出现了一件好玩的事。

PS:宋朝治平三年(1066年)实际户数是14181486户,元丰三年(1080年)是16730504户,元佑元年(1086年)17957092户,宣和二年(1120年)22;000;000户……金人来了!

第727章闹剧

元旦节就是后来的春节。

这个名字也容易理解,一年之旦,一年之始。

元旦节到来,也意味着大多数官员将会迎来一年最开心的漫长假期,从除夕开始,一直到元宵节结束。但有一些高级官员,会有三天例外。

第一天就是除夕,皇帝会召高级官员进宫候岁,就是吃吃喝喝,到子夜来临,大家回去。不是每一年都会有之,但十年会有七八年会是如此。

还有就是元宵节正日,正月十五那天,一些重臣会与皇帝一起登上宣德门城楼观灯。

另外还有一天,一般辽国使臣在腊月入宋,大约在除夕前来到京城,贺拜宋朝元旦节,正月初六七,宋朝会在大庆殿款待辽使一行,这一天就会有许多重要官员进殿作陪。

也不能算是羞侮,宋朝如此,辽国那边也是如此,辽国使者来京城,宋朝使者去辽国,辽国那边也会盛情招待,君臣作陪。区别就是宋朝在京城大庆殿,辽国多在长春春捺钵的场所。

闹剧便是这一天发生的。

今年这次有些意外……

许多大臣看着前面的五个空位,除了那些教条的,余下的大臣脸上或多或少有些喜意的。

因为除了两名辽使,还有三名尊重的客人。

怎么说呢?

实际两国使者相互往来,确实是利于两国和平的。然而做为辽国,可能心态要好一点,但做为宋朝,心态多少有些不同。

王巨看着大家的表情,心中冷笑一声,然后拱手与一些熟悉的大臣拜年。

一一落座后,王巨又对上首的张璪说道:“张公,我在下面漂泊了许多年,去年得蒙陛下信任,将我召回京城,也终于能再次看到京城新年的繁荣。”

“那是,论繁荣,罕有城市能及之。”

“张公,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这个新年,替我朝赚了多少钱帛。”

他现在是东府副相,已经属于顶级大臣了,在他前面的不过数人而已,就是赵顼的老师王巨的政敌孙固,只与他平起平座。

闻听这一句,孙固心中讥讽道,粗鄙!

但是其他人很好奇啊,这个新年,朝廷能赚什么钱帛?难道朝廷什么时候置立了新年税不成。

“子安,何解?”

“新年到来,家家户户欢庆新年,置办新衣,购买酒肉。做菜就要用到盐,盐用得越多,朝廷是否就能得到更多的榷盐之利?”

宋朝不是缺盐,而是榷盐政策导致盐价太贵,百姓消费不起,往往导致各个盐场往往卖不出去而产生大量积压。

因此王巨曾经推广过晒盐之法,最后看到这个局面后,兴致怏怏,没什么动力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