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暗黑大宋 > 第452部分

第452部分(1 / 2)

>

等熊本来对东川郡东北地区各蛮部动手显然来不及了。

但不要小看了这片地区,面积虽然比梅山蛮略小,可是地形更复杂,甚至面积本身也不比梅山蛮小多少。

供给还比梅山蛮地区更困难。

虽然燕达不惧,但这次征服这片地区,难度也不可以忽视。当然,如果离开这片复杂的地区,调到现在这片场所,无论调来多少兵马,也可以轻松打败他们。

但如果朝廷提前让熊本南下,军队也快抵达巴蜀了,以熊本在西南的声望,南方再出大军施压,足以让这些蛮人不战而降。

现在只好一步步地慢慢啃了。

王巨心中也是一声叹息。

熊本现在才南下,依能发挥作用,让他挥兵渡过大渡河,能很好地起一个牵制作用,不过就没有现在抵达所发挥的作用大了。

这反而让他坚定了“未来单干”的念头。

他说道:“出动各营指导员。”

也就是那些做思想工作的指导员,让他们一起进入到战俘中,对这些战俘进行感化劝说……或者说是洗脑。

然后再说出王巨对未来各族的安排。

各头领给予高官厚禄,迁徙离开。其家宅与耕地或其他不动财产,将会均分给他们,用此做进一步地诱惑。然后再带着他们参观十个挑选出来的自杞州的村寨,让这些村寨百姓与他们交流官府来了后的变化。

然后打散,随大军进入各村寨进入“土改”,结束后,如果愿意参加宋军的,那么与广南土兵一样,一年给予三十贯的薪酬,如果不愿意参加,则立即将他们释放回家。

很仁厚的条件,以至不一会儿,就让王巨听到关押战俘的地方,传出一片片欢呼。

“成了。”姚麟说道。

王巨也松了一口气。

就在大家准备散去时,后方传来消息,阿昌出兵了,他不仅拉拢了七个寨子随他反叛,还从牂牁江北部罗殿人地区拉来了近千兵马,就在王巨将大军带到前线与大理军队对峙时,阿昌带着近两千叛军,杀向了自杞州城。

准确地说,不足两千人。

但两千人三千人,只要他们杀出来了,实际真的无所谓。

王巨几乎都没有什么布置,只说了一句:“曲将军,带着一支骑兵将他们灭掉吧,但这一回就没必要放过了。投降的,让他们做押运物资的苦力。”

“喏。”曲珍下去。

事实是阿昌杀出来了,可是现在他却是想大哭一场了……

第680章黄雀(下)

曲珍用望远镜看着远处,说道:“将他们逼向十几里外那片草甸子上,然后分成各个小队,扇形剿杀。”

“喏。”各指使都头听令后,率领各自手下扬马冲了下去。

昨天晚上,阿昌听到大理大败,几乎三军全部投降的消息,后悔莫迭,带着手下连忙撤退,但他们多是步兵,今天中午就被曲珍带着两千轻骑追上了。

曲珍看着战场。

很快阿昌所率的一千九百余叛军被逼到那个草甸子上,那片草甸子只有几座孤零零的秀峰,余下的都是平坦的坡地,因为地处南方,坡地上的草色依然青青滴翠,又有许多野花,黄的,红的,就象一张美丽的大地毯。

不过现在这片草甸子却在上演着血腥的一幕,在两千轻骑的冲击下,一个又一个叛军被击毙,有的被砍飞了脑袋,有的被砍断的手臂,有的被劈开了胸膛。

只是一会儿,余下的叛军一起伏地求饶了。

“真轻松啊。”曲珍无聊地在马上说道。

然而现在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打得磕磕碰碰的,也不要想兵进大理城了。

但确实因为王巨的小心,让手下的将士几乎是保姆式地作战。

叹了一句,他走了过去,让手下将几个头领一起处死,余下的押向自杞城。这场叛乱,就这样平息了,甚至还没有溅出一朵浪花。

这便是王巨对情报重视的好处。

另一边,王巨与大大小小乌蛮头领正在对天盟誓。

一是高官厚禄,一是死路一条,一夜过来,几乎没有一个人做第二种选择了。

盟誓后,一千多个头领一起发出巨大的欢呼。

燕达与姚麟想到了这个高官厚禄的真相,对视了一眼,皆卟哧乐了起来。

轰轰烈烈的“土改”开始。

但它也不是一效万能药方,弄不好,就会引起大规模的叛乱,实际后来王巨那几乎在蛮干了,只是畏惧他手中的兵力,余下广南各部首领才不敢异动。随后王巨就结束了,余下首领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乌蛮还是如此,若非多数首领都成了王巨的战俘,那么这个土改,就会导致各部产生激烈的反抗。这是在蛮人地区,如果在中原王巨这么做,即便宋朝不杀士大夫,顶多三个月,王巨也被各个主户们撕吃了。

当然,它成功了,好处就会有很多的,能赢得普通百姓的人心,从此以后,没有蛮酋的节制,也变得容易治理。

除了这个土改,王巨又让人从后方运来大量物资,与各部乌蛮交换粮草,不然从后方将粮草一步步运到东川,损耗太大。这样,反而能节约许多成本。

然后又用物资雇佣当地百姓替官府将粮草运到东川郡。

这个雇的地程,便是使当地百姓受惠的过程,也是一个大家相互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毕竟这里大多数地区太过封闭,所以才有了那种丑陋的婚俗。

但象广南西路那样大搞基础建设,那是不可能了,因为王巨手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帛了。

而且为了让这些头领配合,王巨让他们带着家人迁徙,但也让他们将家中的贵重财货一起带走了,只留下宅子与田地,让王巨均分给百姓。这意味着这一战几乎毫无收获。

因此那道长城修好后,王巨便让那群土著分散到广南东种各处。

其实就是这样,王巨手中的财力也渐渐吃紧了。

在另一边的另一边,善阐府(昆明)、威楚府、大理,然后便是谋统府。

杨干贞建国号“义宁”,他的家就在东川府,但东川府的后面就是三十七部乌蛮。三十七部乌蛮协助段思平将杨干贞撵下皇位,杨氏在东川遭到排挤,于是举族搬迁到剑川,也就是谋统府,段氏上位后,将剑川府改了名字的。

段氏一门为了皇位,不停地窝里斗。

杨氏一门却在剑川悄无声息地茁壮成长,看到段氏无能昏庸,由高氏一门把持朝政,杨允贤公开叛乱,反而被高智升击毙。

不过段思廉对高家也感到很忌惮,高智升为了避嫌,远居在东京善阐府,实际别当真,他所做的就是司马懿当年所做的事。段思廉逼得无奈,有意地又将杨允贤的儿子杨义贞扶持上来。一是杨家是大理的望族,颇有些势力,二是杨家与高家势不两立。这导致了高智升更大的不满,于是再三逼迫,段思廉无奈之下,只好将帝位传给段廉义,出家为僧……

大理皇帝当和尚的很多,如果不是王巨,未来段正明也要当和尚,说不定苦练多年后,修成了一阳指,与鸠摩智大战一番……也就是高家老巢在善阐府一带,杨家的力量主要在剑川地区。

这时候王巨有一个门客,叫郑宣和的,也逗留在剑川府,他是替王巨买马与牛的。

马是军用,牛则主要是送到交趾,然后以每头分优劣以四到六贯钱贷给百姓,四年内分期偿还。实际从大理将一匹马弄到广南,还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但将一头牛弄到广南与交趾,四到六贯钱连成本也不够。

但怎么办呢?

没有了牛,耕种就必然落后,交趾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然而有了牛,再有其他的一些正确的措施,官员轻徭薄敛,以交趾的富饶,百姓很快能会安居乐业,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的百姓主动南来来附,毕竟内陆因为人烟稠密,赤贫百姓数量太多了。那么交趾就可以正式宣布,囊入宋朝版图了。

之所以有这个贷,是王巨不想让朝堂大臣再说什么收买民心的话。

另外有这个贷,就可以将牛交给需要牛的人手中,让他们爱惜耕牛,不然很可能花了巨大代价弄过来,说不定成了桌上餐。

郑宣和来到剑川购马牛,为了方便,第一个便找到了杨家子弟,给了他们好处,请他们帮忙。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