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暗黑大宋 > 第406部分

第406部分(1 / 2)

>瑁瞬恢罚渴乙嗷蚴詹卮担灰晕帧!?br />

因此只能说李士宁玩得太过火了,顶多坐流三千里之刑。

不过还有,李士宁赠赵世居金钑龙刀,曰:“非公不可当此。”并赠赵世居母康氏诗云“耿、邓忠勋后,门连坤日荣”,世居等人“解释其诗,以为至宝之祥”。

耿邓是说东汉邓禹与耿弇,都是大臣,虽然不对,但也不能算是谋反吧。

不过还有,大理评事王巩“见河中府观察推官徐革言‘世居似太祖’,反劝令焚毁文书”

知瀛州刘瑾“与世居往还书比滕甫更多,有‘不容居内’之语”。

司天监学生秦彪赠“《星辰行度图》与世居”。

好了,惊天大案酿成!

朝廷立即判决,赵世居赐死,李逢、徐革、医官刘育凌迟处死,试将作监主簿张靖、武举进士郝士宣腰斩,秦彪、李士宁杖脊并编管湖南,其他牵涉此案的官员滕甫、王巩、刘瑾等皆贬官落职。

然而徐禧一直不服,因为这些都是些似是非是的“谋反”,不能串,况且宋朝本来言者无罪,有些大臣嘴巴特大,什么话儿都敢说。若是以后继续这样串,不但牵连的这些人,恐怕朝堂一半大臣都要悲催。

但他一个人说话不管用,最后判决下来,赵李等人立即处死,都没有等秋后,徐禧还在家琢磨呢,为什么这案子弄得那么大。

要知道这是在宋朝,不是在明清。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也醒悟过来,立即找到赵顼说,皇上对你说一件事,这案子弄得这么大,有点儿不对,是有些人有了心思。为何呢,因为这李士宁有一些才思,因此也让王安石赏识了,并且王安石还让他呆在自己府上半年之久。

一旦李士宁定论为谋反大罪,王安石同样逃不了……

第623章自保

“明公,这是送给你的信。”一个驿卒小心地将一封厚信递给王巨。

这便是邮驿改革带来的便利。

章惇也未贪功,王安石虽未说,不过章惇却说出来了,主意是王巨想的。

确实,它的出现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意义,尽管王安石的敛财,多少使它蒙上了一层阴影。

阴影就是邮寄财物的收费。

也不能说是物,主要就是财,银子、铜钱与绢帛。这个不是真寄走的,单件邮寄在这时候成本肯定无比的高昂,它的性质还是与唐朝的飞钱一样,宋朝在邮驿未改革之前,也有类似的做法,那便是在甲地汇款,乙地取钱,钱非是真从甲地寄过来的,而是乙地从各地周转过来,然后收取一些手续费。

比如现在从泉州寄一百匹绢,十两银子,五十贯铜钱到洪州,铜钱是基本货币,它不会变,但银绢各地都会产生一些差价,特别是绢差价更大,质量好坏,本地产出数量,绢帛的种类,那么做一个估价,然后交到泉州相管州库,由官府根据情况,或从外地调拨,或由转运司调向各处外地。

邮卒再将书信与单据送到洪州收信人手中,收信人再从洪州邮驿里将等价的银绢铜钱取出来,不过在洪州又要根据情况重新估价。

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产生了一些误差。

然而经过王安石的谋划,手续费却高得惊人。

近者是两成收费,最远的收费能达到六成!也就是寄十两银子,官府要收取其中的六两!实际多数官府支出与收入基本都是平衡的,只有少数支出或者收入出现一丝严重逆差,那才需要周转,但非是米草,而是钱帛,实际成本不足一成!

反正王巨是不能急了。

如果不是这么做,它也是对各地官员的一种锤炼,为以后的银行打下了基础。但这么做了,就不要指望锤炼的什么了。

而且这种高昂的手续费,对他下面的计划同样产生了妨害。

当然,好处还是有的。

比如现在普通书信,不管是官员,或者兵卒,或者普通百姓,只要交足了邮费,皆与异地亲人互相书信往来,而非是专门让自家家仆骑马互相联系了。

王巨便打开信。

信是韩韫写来的。

烧酒作坊上交给朝廷了,王巨便让韩韫主持蔗糖作坊销售的一部分事宜,负责向西夏与吐蕃这两块的销售。这是赚“外国人”的钱,朝廷也没有太在意。

以便让韩韫继续主持那个蓄谋已久的计划。

因此韩韫如今多在长安与京城这两地活动。

王巨临离开京城时,让韩韫留心着京城的一些消息。真不行,就去找赵念奴吧,反正赵念奴后面一大串宗室子弟,都是蔗糖作坊的契股,不用避嫌。

信上说了很多事。

赵世居谋反案将赵顼惊醒,吕惠卿不可信任。

于是赵顼迅速又起用了王安石。

当然王安石不可能将此案闹大了,力主宋禧之意,李士宁决杖,配永州;范百禄坐报上不实,贬监宿州税,这案子结束了。

总之,吕惠卿这次做得太急,反而弄巧成拙。

不过现在不是对付吕惠卿的时候,王安石便重派沈括主持与辽国的谈判。

说老实话,沈括这个人人品还不如吕惠卿,首先说苏东坡。几年前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沈括去东南检查两浙路的农田水利。赵顼便对沈括说,苏轼通判杭州,卿善待之。两人在杭州相遇,把酒言欢,也确实不错。不过这些书信让沈括一直保留下来,后来便成了乌台诗案的证据。永乐城之败后,沈括闲赋润州,又象没事人一般,对苏东坡迎谒甚恭。大苏也无辄了,只能哭笑不得。

还有对王安石的态度,王安石在位时,他就是夸新法得到王安石重用的,包括这次出使,王安石立即推荐了沈括。然而王安石一下台,立即向吴允反映新法的种种弊端。

赵顼很少骂重臣小人的,但就说了吕惠卿与沈括是小人。

然而为什么王巨对沈括很看重,一是此人确实有学问,这个学问不仅是书写《梦溪笔谈》,包括农田水利上,因为他的学问,也颇有建树。而且此人赋有心机,他一生命运转折点不是两面派,相反的两面派让他如鱼得水,步步高升。败就败在了永乐城,那一战太惨了。

科学上需要沈括推广,政治上也需要这样有心机的人做战友……当然,王巨写信给沈括时,还是很注意的,不然弄不好就成了第二个大苏。

大科学家下去,非同凡响的,他先是去河东盘查,不仅是黄嵬山一路,辽国人所争的一共有四处,一是黄嵬山,向南挖了三十多里。二是蔚州秦王台、古长城地段,向南争了七里。三是武州瓦窑坞地段,向南争了十里以上。四是长连城地段,也向南争了一部分,绵延到了黄嵬山。然后将原来宋朝疆域地图,与现在辽国所争的疆界线绘制成图,递给赵顼。

辽国人争是没有道理的,这幅地图就是证据。

然后与辽使六次谈判,辽国只好舍去黄嵬山,而请天池。

其实王巨在京城也说过这件事,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让步,然而黄嵬山这一段不能让。

但王安石忽然又用韩缜代替了沈括谈判。

并且王安石在地图上以黄嵬山画了一道线,对韩缜说了一句:“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当然得到了黄嵬山,辽国开心万分。

因此后人为此产生了争议,有人说王安石没有卖地七百里。单论长度或纵深是没有七百里。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