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暗黑大宋 > 第391部分

第391部分(1 / 2)

>逼得没办法,于是划了一条线,禁止周边汉人与他们有任何往来,包括商业贸易,所以有一个名词,叫禁梅山。

关健得禁住。

上哪儿禁去?这一禁,梅山蛮生活更苦,越苦就越凶悍。宋朝禁,他们主动出击,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这一来,周边百姓苦逼了,他们连一个正常生活都无法维持了。

于是朝廷只好派兵剿,最有名的便是潘美的从孙潘夙率大军前去剿灭,结果剿灭了九十个寨子,看似数量大,实际就是九十个小村庄。余下的人一起撤到大山里了。无法剿,官兵来了,撤到大山。官兵走了,他们出来,再次为恶。

这是梅山地区。

再往前就是南北江蛮,再往西北去就是夔峡蛮。

千万不要说宋朝压迫,宋朝为了维护和平,那一年不是送去大量脑白金娃哈哈,就差一点跪着求他们做做好事,不要做得太过份,让你们做土皇帝得了。

不服管制,宋朝真的无所谓。把持商业以及征税,宋朝也无所谓。关健他们掳掠汉人为奴,什么吃心肝,**权等等。

这是太平年代,赵匡胤的小舅子吃人肉,都被赵匡义斩杀了,况且这些蛮人。

难道汉人的心肝特别好吃?

所以一提到这几个地区的蛮人,不论那个宋朝君王都会有一大把辛酸泪。毕竟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明的王朝,境内出现这些情况,那无疑是君王的耻辱。

然而考虑到这片地区的特殊性,大家只好装作看不到。

但在熙宁五年七月,南方送来一份比较有诱惑的快奏,当地有百姓汇报,说是梅山蛮与南北江蛮有内乱,而且这些族酋不将百姓当人看,许多蛮人向往宋朝的仁慈,请求内附。

这份快奏迅速到了王安石面前。

当然,王安石也不指望能从这片地区敛出什么钱帛,关健若是这一片地区能治理起来,只要他们不危害周边的汉人,让汉人安居乐业,那么整个湘水流域就可以象江东圩那样大开发了。

这时候他并不知道长沙成了明朝的四大米市,也就是全国最重要的四大粮食基地之一。但隐约地感到如果将这片地区安定,会给荆湖南路带来极大的好处。

但王安石考虑的乃是兵费。

不过还好,王巨的事刚刚解决,王巨本人去了泉州,不然文彦博难堪,王安石也难堪。王巨辞官的事情解决了,河湟正式提上议程了。

后来王韶鉴于王巨的下场,以及王巨以前在信上的暗示,拿下武胜军,也就是熙州后,没有说出那句欠扁的话,俺没有用朝廷一文钱,这一战经费粮草全是俺开荒经商得来的。

可在史上,他在秦州经营数年的钱帛粮草,也仅仅是支持洮河大捷。随后用兵河州,以及战后的奖励抚恤,还是从国库掏的钱。但总的来说,有他这句话,说明王韶用兵成本真的很低。

王安石这时还不知道啊,他用王巨用兵的成本,往王韶用兵成本上套,那么未来收复熙河得要花多少钱?然后再用兵南北江与梅山,又得花多少钱?

想了许久,王安石还是决定不放过这次机会。毕竟这次机会难得,错过了,下次用兵,还不知得用多少兵费。除非象以前那样装作看不到,然而这几块地区已经成了宋朝南方的一个超级大烂疮,不揭开早晚会出大事情。

由是王安石让章惇去了荆南。

章惇来到荆南,先派了两个使者前去招抚,然而这两个使者去了蛮族地面,不是招抚,而是安抚了当地的妇女,蛮人也是人,一怒之下将两使脑袋砍了。这一砍事儿大了,没办法投降,于是聚集起来不是投降宋朝,而是进城杀官造反。

章惇听到消息大怒,不管官员是不是操蛋,但杀了使者不算,还进城杀官造反,再不收拾,这片地区整个就乱了套,说不定就会产生第二个李继迁侬智高了。

因此迅速带着大军滚滚南下

消息传到京城,赵顼有些傻眼,朕让你带兵前去,是震慑,不是真打的,历史多次证明,打不管用,只要宋军撤了,当地蛮人立即变本加利地报复。

王安石只好说,章惇还是可信的,但一定要稳住,戒惇勿要轻举妄动。

但他们都低估了章惇,章惇的攻势反而变得更猛。

转运副使蔡烨担心了,上书朝廷,不能打,请将章惇立即调走,由臣来接手,则臣慢慢处理。和平统一吧。

如果真能和平统一,这么多年早就和平统一了。

不过赵顼确实很担心又象以前那样,师老无功,因此同意了蔡烨的意见。然而王安石却是坚决不同意。

但章惇不管朝堂上是什么动向,继续用兵。这一回朝廷来真格的了,而且战斗力惊人,为宋军所逼,当地最大的苏氏来降。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章惇打破了宋朝以往治梅山的纪录,非是打一下就撤军回去,而是正式开梅山。

所谓开,一要设治置县建城,官府正式管理。二是籍户,梅山蛮族一万四千八百户、二十六万亩山田全部籍入户册田册。三要征税,但考虑到新附,为示优待,一年两税只征一税,比内地百姓减半。四是驻兵。

做完了这些,章惇想想还不够,于是在当地开设学堂,传授蛮人汉家的诗书经义礼仪。以前宋朝封锁这片地区,不准商贸往来,也不准工匠与铜铁流入这片地区。现在统统解除了封锁,而且章惇主动替他们调争民族矛盾,于是诸蛮徭争辟道路,以待得其地。

因此有些砖家哀叹,“后来梅山蛮发现对他们不利,即官方侵逼洞穴,至生疑惧,久而久之,梅山蛮大部与迁徙过来的汉人同化了,小部因为种种变故,迁出了梅山。”

傻逼砖家!

难道汉化不好吗?

看看人家小倭国,为什么团结,难道他们当真是单一种族?正是因为民族融合得好,最终无数外来人种,各岛人种,全部融合,全国除了极少数阿伊努族(又称虾夷族)人以外,只有一个大和民族,所以这个国家才如此的团结。难道倭国这样做不好吗?

砖家也许是精英、公知,但也说明了章惇之作用。

正是章惇这次开梅山,为长沙周边地区的安定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最终成了四大米市之一。

梅山蛮,这个头痛的老大难问题,一下子彻底解决了。

这是好事,赵顼还能说什么呢。

梅山解决,章惇盯上了南北江。南江蛮向永晤、舒光银两部挺不住,率先向章惇投降。但也有人不服,田元猛跳出来带头反抗,结果让章惇派出大军,一二三剿灭。不过北江那边更复杂,章惇先停下来,将梅山与南江消化。

这是荆湖路带来的捷报。

然后再转到巴蜀泸州地区。

据传当年赵匡胤用玉斧,不是兵器的那个斧,而是镇纸的一种器皿,在地图上往大渡河一划,说,从这往西朕不要了。

这个说法王巨同样很怀疑,因为当时实际情况是王全彬与他的部下暴行,引起巴蜀百姓的激烈反抗,灭蜀国只用了六十几天,但镇压了这次反抗却花了近一年时间。

况且还有南唐,南汉与河东,因此从战略上再往南往西经营,那是很不划算的。

但赵匡胤确实对西南不大感兴趣,为何呢,难治,而出产有限,有出产也不易运出来,即便能治理,朝廷不能获利,治理后要驻军,要发放官员的薪酬,等于变相地剥削中原百姓的利益,而用于这些落后地区。

也许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关健你不要这些地区,这些地区的蛮人会主动地找上门……

所以巴蜀周边,特别是长江金沙江以南地区的蛮人不停地入侵、烧杀抢掠。宋朝也被迫着不停地将江南纳入管理当中……

在泸州有两个酋长,一个叫晏子,与春秋那个晏婴同一个名字,一个叫斧望个恕。两人将晏州山外六姓、纳溪二十四姓的生夷全部整合。

这个当地官员也无所谓,反正在江南,巴蜀长江以南,宋朝是不大感兴趣的。

可这两人将这些部族整合后,忽然对江北富裕的汉人地区感兴趣了,准备入侵内地。

消息送到了京城,京城将熊本调去平乱。

熊本上任后,立即找到进攻方向,先将这两个酋长丢下不问,而是先抓内鬼,这些夷人敢冒险,是附近有十二个村子的刁民准备替他们做向导。

熊本找了一个理由,将这些人聚集,然后一二三全部给杀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