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镎焦吹恼铰也恍荨R虼撕焊咦嫒〉蘖酥詈颍皇橇⒘跣兆铀镂酰幢阏庋壕暗凼庇植似咄踔摇!?br />
“但如果没有汉高祖的制度,那来的汉文帝故事,取缔了同姓王,随后又产生了王莽。”赵顼道。
“陛下,世上那有十全十美的事,有利必有弊。不错,连同姓王也取缔了,才能让王莽纂国。然而陛下可记得西晋的故事,诸王手中有权有兵,随后八王之乱便产生了。若无八王之乱,又何来五胡乱华?随后南北朝也因此导致了多少动乱,甚至国破家亡?陛下请切记,太阳只有一个,若是有两个,国必乱!”
赵顼无言以对。
“微臣再说东汉,没有了异姓王与同姓王,大权为人君一人所控,可陛下,试问那一个人君能做到不依靠大臣,一人治天下?”
赵顼摇摇头。
“因此只能靠大臣,文臣武将,或者外戚,或者宦官。但东汉时没有科举,只有举良方正等科提拨了少量民间人才,余下的官员选拨多是恩荫。恩荫就是世袭,世袭导致权利财富向权贵集中,于是产生兼并。门阀兼并、外戚专权、宦官干政,直接导致了东汉衰败灭亡。但门阀的崛起并没有立即得到纠正,在南北朝时反而加重了,即便鲜卑北魏也不得不向汉人门阀屈服,宋高祖(刘裕)也不得不向门阀低头。生在一品世家,那怕是一个呆子,也是一流人才。生在九品寒门,那怕宋高祖这样的人物,也被上流人物不耻。但当真龙生龙,凤生凤,若此,何来的晋惠帝,杜甫与李白的子孙又出过几个诗人?”
“于是隋唐推出了科举,不过隋唐科举不完善,又是开卷制度,并没有对这种世袭产生重大的冲击,门阀又继续存在。陛下,唐朝灭亡当真完全是安史之乱的错?错也,乃是黄巢谋反。黄巢为什么谋反,乃是门阀权贵兼并,普通百姓民不聊生。正如唐太宗所说的,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得势于隋末百姓谋反,也灭亡于百姓谋反。”
这才是科举的意义,拉拢一大批寒门子弟,对这种世袭进行冲击。
王巨就不能说出口了,那会引起很大争议的。
“再到我朝,太祖太宗时依然是恩荫,毕竟那时立国不稳,对于立功大臣需要奖励拉拢,国家才能走向安定。然而越来越重视科举,将开卷制变成了弥卷制。相信李太白若是出生在我朝,必然能高中进士了。”
“这还不够,毕竟相对于大臣子弟,寒门子弟求学条件太差了。就象微臣,如果不侥幸拜于恩师门下,如何能得中?因此太宗多次诏书,取缔权贵子弟科举的名额,用之提拨寒门。但现在呢?”
“其实很简单,现在武将末落了,宦官宗室外戚回避了,陛下你指望谁来治理国家?只能借助文臣。因此真正的祖宗家法经过士大夫的嘴中吐出,早已面目全非,那个人还敢再提出权贵子弟科举回避这道祖宗家法?所以世袭越来越严重,相互联亲的也越来越多。这就是微臣所说的存在即为合理。”
权利向士大夫倾斜,那么政策还能不向士大夫倾斜吗?
“微臣没有那么清高地刻意回绝与权贵联亲,但也不会为了富贵而刻意与权贵联亲。如果二妹喜欢,对方人品又不差,即便是高川又有何妨?”
王巨不仅讲了其原因,还讲了许多道理。
可能这次对话让高滔滔与赵顼母子喜欢,也可能大家都担心李复圭的才能,然后王巨便接到一份他意想不到的授命,让他替代李复圭担任新的庆州知州。
第456章拿捏(上)
王巨大喜。
三十万人很多吗?
能不多吗?当年大顺城之战仅是十万兵马,还有几万兵马丢在了华池县与柔远寨,就是余下的几万兵马,也黑压压的望不到边际了。
但得看是什么样的兵马,封常清当年在洛阳召集了六万市民为兵,当然安禄山兵马更多,但封常清手中还有两张牌,一是颜真卿在后方分散了安禄山大量兵力,二是有洛阳城墙。这样算来六万兵马不少的。结果呢?
也许党项人比洛阳普通市民更厉害,然而这是军队,不是单挑。西夏急匆匆征集三十万兵马,而且西夏国内各部族矛盾多多,恐怕就是李靖前来,都没办法将这三十万兵马拧成一股绳。
这是兵,还有帅。
说老实话李复圭领兵也就那么一回事,顶多比范雍与葛怀敏好一点,与韩琦彼此彼此,远不及张亢,也不及郭逵,就不要提蔡挺了。与秦州那个战神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但西夏这边呢,实际西夏还是有能打的大将,可这是三十万兵马,梁氏敢交给这些大将统领吗,所以主帅必是梁乙埋,李复圭也就那么一回事,梁乙埋事都不是事。
所以在另一个时空,庆州与大顺城未失。
自己也不能与王韶相比,但相信比李复圭强吧,况且自己还有大手指可用呢。
但这个喜色不能摆在脸上,李复圭那么一回事,梁乙埋事都不是事,眼前这几个大佬都谈不上事。
他们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奥秘,相反一个个都被三十万人吓晕了。
王巨平静地问:“陛下,诸公,难道前线有消息传递过来了?”
赵顼说:“有,西夏举国集兵,扬言兵出绥州与秦州,也可能兵伐其他数路。不过得到你的消息后,前方边臣皆派出斥候打探消息,结果探知除了庆州的横山方向外,余下几路边境,西夏皆没有调运粮草。”
说到这里,他轻舒一口气。
这也幸好王巨手下的门客听到消息,否则就说让西夏人这个声东击西迷惑住了。
“这么说来确定无疑了,”王巨刻意苦笑了一下,又说:“陛下,诸公,你们还真能看得起我哪,我朝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便让我前去。”
几个大佬都有些脸红。
王巨所说的也包括郑白渠,那是困难,以前宋朝多次修建都没有建好的。
因此王巨所说的话也不算是卖乖。
王巨又问:“不知陛下能提供微臣什么?切莫说以环庆路的兵力能抵抗住三十万敌寇,微臣非是卫青李靖,仅是一个文臣。”
他将文臣二字咬得极重,别要一战打下来,就象张亢那样,明明是进士,却划到了武臣之内,什么徐州总管哪,这是一个武臣之职!用此来打压张亢。
赵顼道:“朕准许你将郑白渠的数万保捷带到前线。”
说完了,赵顼有些期盼。
他也不是白痴,罗兀城之战结束后,他就发现了一个真相。数战下来,最凶悍的兵种依然是折家军,这个无奈了,人家就是厉害。
接着便是蕃兵、保捷。
然后才到禁军与河东的弓箭手,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铁冶沟之战,虽是遭遇了埋伏,但已让种谔派出斥候得知,不算是仓促之战,但那一战如非刘阒主动站出来浴血奋战,说不定就会迎来一场惨败。难道是主将不行吗,种谔不能打吗,高永能不能打吗?无他,那一战主要是以河东禁军为主,杂以一部分河东的弓箭手,战力相对而言比较差。随后种谔与折继世两军汇合,高永能杂以折家军,五战五胜。
这也验证了王巨所说的话,禁兵呆在京城这个花花世界,受到了严重影响,早就不是开国时的禁兵了。
因此赵顼就与王安石商议,又将王巨所说的裁兵强军策子拿出来讨论。
在宋朝缘边地区除了郑白渠,还有许多地区可以屯集大量保捷军的,如秦州的渭源地区,镇戎军的葫芦川地区,绥州的大三川口地区,这三路至少能屯集六万保捷军。
河东总体而言多山地狭,所以地价昂贵,但也要看在什么地方,地价贵是贵在河东南部,北部不贵,相反的石州与岚州有着大量闲田,否则欧阳修都不会说用它们来做牧监了。不仅是石岚二州,还有呢,府麟路,自从李元昊入侵,没藏讹庞侵耕,府麟路百姓整流失了六成,全部跑到河东地区了。
这一片广大的地区能挪出多少耕地?况且朝廷也想将士兵放在府麟路磨砺,那怕有一半折家军厉害,那也是一支强悍的军队了。这么一算,又能安置五六万保捷军。
再到河北,宋辽和平已久,不过当年打来打去,将河北北方整打残了,人烟稀少,加上辽国偶尔跨过边境小规模的打草市,所以尽管宋朝人口越来越稠密,但在滹沱河的北部人烟仍然稀少。并且现在正好有一个有利的条件,那就是黄河北流,多次泛滥与缺口,产生了大量淤田。如果挤一挤,又能安置五六万保捷。
宋朝需要这么多保捷军吗?
况且还有蕃军、强人壮马、壮丁义勇弓箭手,那么搭配部分禁军,基本就能保障边境安全了。
然后再裁减部分禁军,就能从理论上实现王巨省了军需,军队实力反而强大的目标,还免去了许多禁兵轮戍之苦。
但这个计划执行之前,得有一个证明,才能让大臣们同意,那就是郑白渠这几万保捷。
为何王巨将器甲向这几万保捷倾斜,赵顼同意了。
他们是最好的试验田!
王巨心中更喜。
不是给一点田,再练一练,就会出现一支强大的军队,得看什么人在练,那是刘昌祚,宋朝有几个刘昌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