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暗黑大宋 > 第267部分

第267部分(1 / 2)

>

但这些冗掉的钱上哪儿去了,那些官吏的口袋里!

这个韩维也清楚,但军器监只是宋朝冗官冗政的一个缩影,只是比较严重罢了。也只有王巨这个愣头青才敢碰。无他,挡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挡人前程,也如同杀人父母。王巨两者都挡了。

所以许多人前程不远大的人钻破脑袋想进来。

但叶默的背景,又能捞到什么好处?于是王巨前面空降到军器监,叶默果断地投奔了王巨。

王巨改革军器监,在重组考核淘汰过程中,也在观察,挑选了十二名能干比较听话的官吏领首十二院库使,然后提拨了都作家,作家,直接将其他人生生架空。

其他的官吏肯定不甘心,不但鼓动匠户闹事,同时蛊惑这些院库使与都作家,然而现在军器监备胎太多了,王巨又拿掉了两名库院使,十几名都作家。

实际等到重组结束,王巨还要看情况进行淘汰,用得着两万人么?

这些人无奈,又将眼光盯到几名胥吏身上,他们是王巨的左膀右臂,特别是叶默。

前段时间,时常有一些衙内与官员过来骚扰,包括吕端的重孙、吕诲的外侄,李昭亮的孙子、李继隆的重孙,一个武姓子弟、他的先祖没有李继隆名气大、但他的祖母乃是郡主、宋真宗六弟赵元偓亲生女儿,还有其他几名军器监的基层官员。

他们来到叶家后,不仅恫吓,并且因为叶妻那段不良的历史,出言羞侮,甚至当着叶默十来岁儿子面的羞侮叶默与叶妻。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叶默自杀。

听到衙役禀报完了,王巨问:“韩公,你相信么?”

韩维苦笑摇头。

这些个权贵子弟在叶默面前也许算个人物,但放在韩维与王巨眼前,又算什么?不要说一个死去的郡主,就是这个郡主还活着,现在宋朝有多少郡主县主?她们又有多少后代,谁在乎啊。只要叶默找到王巨,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大不了王巨将叶默一家三口迁到他那个大宅子里面,谁还敢到王家找麻烦?换得着要自杀吗?

事情大条了。

韩维继续在审查此案,包括那几个闹事的衙内,都带到了开封府公堂。

王巨则返回军器监,立马下令裁减胥吏,只留下六十几人,都是以前观察过的,在这段时间依然在老实地默默做事的胥吏,其他的统统让他们滚蛋。滚蛋的人当中也有不少是冤枉的,但王巨不管了,至于胥吏人数不够,王巨又从各都作家中提拨了几十名胥吏,一共九十六人,每一库院配置八名胥吏。

这就是以后的标准。

随后王巨又裁减了近两千多名不听话的官匠,这是火药生产量大,而且要立即生产大量神臂弓,否则王巨还会裁减五六千人。

官员王巨不好直接拿掉了,但立即上书,只保留了三十六名官员,每库院各配置正副使一名,都监一名,其他的什么都没了,直接由各都作家、作家代替其工作。

一下子就他让裁减了九成以上的官吏,至于其他人怎么安排,是让他们闲赋在家,还是安排到其他部司,王巨没有提,反正他们休想继续呆在军器监了,朝廷如何安排他们,俺不过问。

疏上,就连王安石都让王巨裁傻了眼,陈升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叶默之死,事儿大条了,但王巨裁掉这么多官员,事情同样不小,他不敢做主,立即派小黄门将这个疏奏送给赵顼,皇上,还是你来做决定吧。

第四三七章大人物

若是平时,这次王巨事儿同样也闹大了。但是现在就连司马光也不敢作声。

赵顼刻意在朝会上问韩维此案情况,然后说了四个字:“丧心病狂。”

朝会散后,赵顼又特意写了一道诏书,将二十几名嫌疑分子,也就是那二十几个闹得最凶的衙内剥夺出身,就是将他们身上所有差官职官、阶官拿下,彻底成了一个平民百姓。

不过司马光还不知道背后还有内幕。

原来铠甲武器的质量让赵顼记忆犹新,实际在史上王雱也提议置军器监,但置后这个军械的质量仍没有改善。当然,这个赵顼就不知道了。因此王巨到了军器监,开始重组整顿,赵顼同样很关注。

匠户大闹宣德门事件事后,赵顼在迩英阁就与吕惠卿议论过王巨的改革。

吕惠卿说了其利弊,弊无疑若是做得不好,会惹起天大的麻烦。但利也很多,裁去近万人,仅是薪酬一年就能节约四十多万贯。但这还是次要的,经过重组后,人事变得简洁,同样账面也变得简洁,如果王巨继续呆在军器监,那么军器监会保持一种高效廉洁的状态,这个一年节约的费用将是无可想像。就是王巨离开了,贪墨浪费情况也会比以前好得多。最后就是军械的质量将会大幅度上升。

前面两条赵顼也重视,但最重视的是后面一条。

实际王巨这次改革在整个宋史上也是罕见的,若是历史不改变,只有岳家军的军器质量才能与之媲美(两宋之时,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采取了唐朝的一些模式,除了朝廷拨款,岳飞还拥有鄂州酒库、公使库、激赏库、备边库、回易库等十四库,由军佐李启经营,一年能得息钱一百多万贯,这些钱主要就是用来赏赐军功,打造器甲,但就是这样,岳飞还拿出自己的收入贴补军器生产费用,然而刘光世与张浚就不行了,多落得他们自己口袋里,当然,双方军队的士气以及战斗力也不大相同了,整个宋史也只有岳家军那段时间自己生产的器甲颇为精良,即便宋太祖时军器生产质量也只能说是马马虎虎,还不及西夏以及后来的金国,或者说只能与吐蕃相比较),不是钱不足,更不是技术跟不上来,全部被冗掉了。

这仅是军器监,还有呢,王巨主持的郑白渠开始得计了。

以及王巨发起的裁兵改革、坊场河渡、二八分制,以及王巨带来的木棉司与蔗糖作坊。

直接与间接的,王巨在节与增上,一年将会为宋朝带来两千多万贯的收入。

其他的还有,比如高梁与棉花的单株营养钵移载技术,犁刀与铁鎝的出现,将会无形中一年为宋朝增加许多粮食产量。

两广的开发,对人烟稠密的福建路与江南西路的松压。

简易碳钢化与水压冷冲冷锻对器甲的改良。

以及火药配方的改良,不仅出现了更大威力的火药武器,还有在坑矿与开路上的作用,火药作没有盈利,但它的出现,增加了各种坑矿的产量,节约了开辟山道的成本,实际是等于增加了国家收入。这个难以统计,但一年下来,也不是少钱。

只是王巨回避的变法,多少让赵顼有些怏怏不乐。

所以赵顼对王巨做法是支持的,而且王巨也是“内行人”,器甲质量跟上来,士气提高,才能实现他的强国之梦。

许多大臣不懂,多回中原大一统王朝向蕃夷进贡,甚至向北虏称侄!这个耻辱让心高气盛的赵顼无法忍受。

因此拖了几天韩维没有眉目,赵顼又再次过问,韩维甚至对这几十名可疑的衙内动了刑。

在这种大势下,王巨终于将军器监最后一步改革顺利执下去,并且又亲自到了各院,制订了一条粗糙的流水线生产模式。

而且大规模裁减后,王巨提议略略提高官匠的薪酬,实际宋朝给官匠的薪酬也不少,以前都让上面的官吏贪掉了,现在在王巨管理下,大家比较廉洁,也等于提高了收入。

有了正确的生产模式,有了收入,整个军器的生产立即变得高效起来。实际宋朝给官匠的任务并不多,只是收入低,闲人多,于是连带着其他人也不干活。

天更加冷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