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暗黑大宋 > 第245部分

第245部分(1 / 2)

>

那么整个宋朝就会形成禁军遥控,边军配合的强大混搭局面,特别是河北与河东,出现一支强大的边军,至少金人南下时,能及时设置第一道防线。宋朝就不会有几十年后的危机。

若是有可能,收复燕云,河北与河东这支正式的边军,其意义更大。

这才是王巨完整的裁兵强军计划,远胜了小苏那个长奏里所说的内容。

这得慢慢来,王安石能等得及吗,等不及,马上就会产生冲突了。

如果王安石授意保甲法,两人冲突更大。不管怎么样辨解,蔡京后来恢复了保甲法,规模更大,但金人南下时,保甲法有没有起作用?

因此王巨对韩琦的三丁刺一与王安石的保甲法,都十分排斥。

王巨就进京了。

“怎么这么远?”王巨先拜见了张载,立即抱怨。

都跑到了他科举等唱名时的太平兴国寺的西边,临近西城门梁门哪里。

“京城物价昂贵,房价也贵,所以我与你师父到这里挑了房舍租赁居住。”郭氏在边上答道。

张载在这里住,全二长子只好在这里买宅子,王巨给了他五千贯钱,也就是这个价位上买宅子,因为这里有点偏,结果买了好大一栋宅子。但离皇城太远了,足足好几里路。

“反正你们都骑马,不会耽搁上早朝时间。”

“那也罢,不过恩师,你搬到我家里住吧。”

“这怎么可以?”张载立即拒绝。

“恩师,那你岂不是坑我吗?”

“老夫什么时候坑你?”

“你住这个破宅子,我住那宅子,别人怎么议论啊?再说那宅子也不是为我买的,而是为了贵儿买的。”

“大郎,怎么替我买的?”张贵在边上诧异道。

“我家是延州人,祖坟现在迁到三原了,妻子也是延州人,我在京城治宅子干嘛?你不同,恩师祖籍就是开封人,师母也是中原人氏。所以我替你治了这个宅子。”

看样子这房价还要涨。

苏东坡原来不治宅,一是宅子贵,二需要交屋架税,因此一直租房子,后来到了常州看到房价在猛涨,终于一狠心向小苏借了七千贯,治了一个豪宅。

不住收租金也不错哪。

张载说张贵学业不行,王巨考了一下,真的不行,还不及他的弟弟王崇呢。

因此治了这个宅子,等到京城后,将宅契划到张贵名头上,以后只要子孙不胡来,那怕将大部分房屋租赁出去,吃租子,生活也无忧了。

“这怎么行呢。”郭氏也反对了。

“师娘,没有恩师,我能考中进士吗?这个恩情太大了,我略有回报,凭什么不行?那么夫子为什么让学生带腊肉当拜师礼?”

“你是讲歪理。”

“全二长子,动手搬。”

全二长子、陆平与野龙咩胜,以及野龙咩胜的两个儿子王紫川,王紫山,还有李三狗的儿子李壮,动手搬东西。

张载哪里能怮得过?几乎让王巨与全二长子抬着出了他那个旧宅子,推到了王巨新家。张载没办法了,只好让王巨强行将他一家人以及行李搬到新宅子去。

“老夫怎么收了你这个惫懒的弟子。”张载抱怨道。

“恩师,你收了我这个弟子,就偷偷乐吧。”

但张贵却很开心,人多,热闹啊。

一家人在收拾新宅,来了第一个客人。

小苏听到王巨进京消息后,立即找来。

“子由,请进请进。”

王巨将小苏迎进去,琼娘沏茶,妃儿正与郭氏带着人收拾家里,还有点乱,这个小苏没有在意,开了一个小玩笑,道:“琼娘子,修成正果了?”

琼娘无比幽怨地看了他一眼。

“有什么不对吗?”

“子由兄,莫打趣,说吧,你匆匆而来,又为何事?”

王巨不知道他是顶缸的,但知道小苏不久可能会下去,小苏自己更不知道王安石打算让他下去。两人都是条例司检详文字,如果没有事,几天后就是同事,何必那么急来见面?

小苏立即吐槽了,道:“子安,你说这个均输法对吗?”

王巨公正地说了一句:“临时为法,中也。长久为法,谬也。”

“子安何来此言?”

有的人不可争取,比如大程。但有的人王巨想争取,比如范二公子,比如这个小苏,大苏不行,必须等到他去了黄州,大江东去出来了,才能争取。现在大苏纯是胡闹的,而且有的事做得比较恶心。然而到了那时,大苏能争取,小苏却彻底脱变了,难以争取……

王巨呷了一口茶,道:“难道介甫公没有对你说明吗?”

“说明什么?”

“自治平二年起,国家各州府积欠一亿六千余万,不过这件事你莫得张扬。”王巨道。可能王安石对小苏不屑吧,再说这件事确实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就算以后财政好了,赵顼也不想要很多人知道,否则他父亲赵曙在九泉之下何以情堪?这就是问题症结所在,如果将这件事公布天下,反对声音岂不小一点?

“这么多?”

“所以介甫公不得不用一些手段敛财。”

“敛财,中的也,何必用变法正之!”

这又错了,确实在变法,比如免役法,后面还有很多呢,好的坏的一起来了。

“不管怎么说,介甫公之心,不能怦击的。”

“就算这样,为何不从节流开始,那样骚动也会小一点。”

“现在国家困弊,这时候都不变,到了那时压力更小,这些变法如何得以通过?”

小苏语塞了。

不是这个理,但他又说不上来,想了想说道:“那么青苗钱当收吗?”

“青苗钱?”王巨也惊异了,青苗钱、青苗法,差不多,这个他早知道的,然而时间不对,不能他一来条例司,正好就推出这个青苗法吧。那么自己来得真是好时间了。

第四〇七章真正的老师

张载也走了过来。

此时大小苏在宋朝开始渐渐有了很大名气,但与张载不同,一个是在诗词歌赋文章上的名气,一个是在儒学上的名气。

“见过子厚兄,”小苏站起来唱了一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