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少,吃了五十六名空饷。不过校式武艺时,他表现出众,大约看到了这一点。最后清查各指使与都头时,两个中使放过了他。
不然他去年就回家种田去了,哪会有今天。
“空饷一去,真正淘汰的老弱病残官兵并不多,至于厢兵的那边更不能计算了。这些官员淘汰下去,是多余了一些铠甲武器,不过这些铠甲多是皮甲、纸甲与布甲,名为铠甲,实为衣服,当衣服穿的,如何计算?即便有真正的铁甲,各指使重新组营时,也在各营内进行了换装。不会有多余的铠甲冒出来的。倒是有一些兵器……”
“这个我都知道,京兆府送来了一些兵器,然而都是劣制兵器,提刀还不及百姓手中的朴刀犀利,弓弩一拉便断掉了,不能用,于是章签判索性一起送回去,让作院回炉或销毁了。”赵度在边上说道。
“那不能就这样练兵吧?”苗授蹙眉道。这个说快也快的,还有几个月就到了大练兵之时,难道让士兵练拳头啊?
“章签判上了奏章,提到此事了,不过西府答复是今年财政困难,难以为继,先让下面将各营士兵组织起来,以修渠为主。”
“财政再困难,不能耽搁士兵器甲吧,这些士兵说上战场就上战场的。”
“两位不用担心,相信明公会有办法。”姚麟说道。
“不错,”苗授与王君万眼前一亮。
赵度急了,在边上弱弱地说道:“你们可知道一个士兵装备起来得需要多少钱帛?”
一套铠甲,四十贯,提刀或其他兵器,加上弓一副,箭二十支,十贯。这是五十贯钱。还有呢,一旦训练起来,跌打损伤,难免会发生,要准备草药,一旦行军,帐蓬,开路铺桥的器械,以及其他种种,又得要二十三贯。但这个二三十贯可以不急了。然而前面五十贯则是必须准备的。
若是骑兵,那需用会更高,还要加上一匹价值五十贯的战马。
如果象华池县那样,准备一千多蕃骑,王巨有这个能力。就是那样,还没有装备齐整呢。但现在多少新兵,四十六营,两万三千人,得要一百多万贯才能装备齐整。
王巨上哪儿弄这么多钱?
然而姚麟信心百倍,说道:“两位莫急,既然明公让我们来了,不会让我们为难的,他一定会有办法。我们先看看,了解情况后等明公返回再说吧。”
赵度郁闷了,信任是一件好事,可是这个过度信任,那未必是好事了。王巨是人,非是神,这么多钱帛,上哪儿想办法去?
第三八四章《感事》诗
王巨不知道后方有人居然能指望他掏出一百多万贯治甲器……
谈话还在继续。
就是闲聊着,王巨不想交恶,况且这两人确实是两个干臣。特别是章惇,在史上如果他能火拼掉向皇后,说不定北宋还不会灭亡。但也不大好,以河北现在的防御力量,即便没有海上之盟,女真人崛起之后,早晚也会南下。到时候北宋还得完完。
女真人……王巨也不能想了,一想到种种问题,同样会抓狂。
吕章二人纯粹是想交好。
所以三人聊得比较投机。
章惇道:“子安,不知木棉司一年能获利多少?”
“这个不大好说,我先说第一年,虽然去年内藏库经营规模不算大。”
实际也不小了,但相对于三司出手,确实不算大。
“不过自去年春天我就与官家略做谋划,安排人手,去年秋天起广南东路官员与福建路官员就开始配合执行。因此时间宽裕。但今年三司看到木棉之利后,才开始出手,估计各项诏书才勉强到广南东路官员手中。即便广南东路官员现在开始发起百姓再做准备,数量太大了,不易发起百姓做役了。如想百姓做役,必须适度地出一些钱帛募民。”
“是啊,真有这回事,程师孟就上书提及此事,官家恩准了。”吕惠卿道。
敢情王巨是白担心了。
“那就好,不过时间还是有限,正月大多是节日,百姓也想休息一下。二月百姓就要开始春耕生产了。这么短时间内,能开垦出多少耕地?况且必须圈出围堤,围堤里要平整出耕地,建造房舍。”
“是啊,时间太短了。”
“然后到明年,这个时间宽裕了,并且木棉获利,三司手中也有了经济,扩大规模。但这件事我也与官家在宫中说过,实际一床棉被真实的成本不过三四百文钱。”
“就这点钱?”
“吉甫,我算给你听,一亩地产净棉五十几斤,可纺弹七床棉被。我打算一亩地收获七石米。”
“不可能有这么高产量。”章惇道。
“打比喻吧,况且种棉比种稻谷累人,特别是采棉时季,那连喝一口水的功夫都没有,晚了,棉花就烂在田间了。一石米的价格在广南东路只有两百余文。也就是棉花收购上来,一床只有两百来文,纺弹加工,运费,加一床简易的棉套,场税,四百几十文足矣。凭什么能售二十五贯?物以稀为贵。一旦多了,价格就渐渐跌下来。”
“原来这样。”
“但吉甫兄、子厚兄莫急,我再说它的需求,即便福建路,冬天时也略有些冷吧。”
“深冬时会冷的,同样有霜冻。”吕惠卿道。他们全是建建人,岂能不知?不过那边接近零度的天气很少很少了,即便深冬,也有好几度温度。但肯定不及岭南。
“相信棉制品普及后,也能用上吧?”
“若是便宜,薄被子还会需要的。”
“那就是了,到长江一带更不用说了,辽国呢,西夏呢,高丽呢,倭国呢,河湟吐蕃呢?这是多少户人的需求?多了价格必然会下降,但需求量太大,不会降到顶点。在这十几年内,利润都很丰厚。究竟获利多少,由市场决定,我不敢妄测。但三司会因此而获得不菲的利润。故我在官家面前没有反对。再说一旦推广,两广就会为朝廷带来收益,又解决了福建路与江南西夏人口的压力。利国利民之举也。”
“那我就放心了。”
“但子厚兄切记,不管商人赚多少钱,还是交给他们去经营。”
然而这一回注定让王巨失望,无论是王安石,还是赵顼看到棉被价格涨到二十五贯,全部眼睛绿掉了,是不可能再交给商人去经营的。
“子安兄,京城来了一个奇人。”吕惠卿道:“道德,才学,文章,千古无人能及之。”
“哦。”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原田败粟麦,欲诉嗟无赇。间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后。况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州家闭仓庾,县吏鞭租负。
乡邻铢两徵,坐逮空南亩。取赀官一毫,奸桀已云富。彼昏方怡然,自谓民父母。朅来佐荒郡,檩檩常惭疚。
昔之心所哀,今也执其咎。乘田圣所勉,况乃余之陋。内讼敢不勤,同忧在僚友。”
“悲天悯人……”王巨道。
说老实话,在道德上王安石确实不错的,虽不及范仲淹,但才气比范仲淹又胜了一筹。
以王安石的才情,这首《感事》诗写得很是一般。
但能看到诗人的一种心态,对百姓的同情,对暴吏、贪婪豪绅的痛恨。
“这是他的情怀,子安,你再听这首小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吕惠卿吟完,似乎还在回味,又说道:“古今往来长短句中,当数它为第一。”
有很多宋词写得不错,比如苏东坡的念娇奴、水调歌头,两首江城子。
周邦彦虽因为压合音律而被推为北宋第一词人,不过确实有些小令写得也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