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强 > > 暗黑大宋 > 第133部分

第133部分(1 / 2)

>

西夏人开始缓慢前进,终于大家都分别站在了射程之内,双方伤亡立即增加。

种诊在城头上下令道:“退后二十步。”

这一退,宋朝弓箭射程的优势再次发挥作用了。

主要这种地形对宋朝有利,而非是对西夏人利。虽然两条小河前地势也算是开阔,但就那么大的面积,现在双方几乎投放了一万余人,几乎到达了河谷面积的极限,西夏人数再多,也不能从天上飞来作战。

虽然西夏三军继续逼近壕沟,伤亡却在一点一滴地扩大着。

开始有西夏士兵冒着箭雨,将泥袋投入小河里。种诊回过头来对赵明说道:“准备集结骑兵。”

第二四三章虎踞炮

赵明下去,种诊继续盯着前方,又下令道:“再退二十步。”

这一退,西夏人压力大松,更多的人背着泥袋趟入河中,将泥袋扔下,转身回去,不过在宋军强大火力压制下,扔泥袋时很快,回去时却很慢,没有结束啊,回营后还得继续背泥袋过来。

种诊看着这些人,心里想到,何苦呢。

在宋军弓箭压制下,杀死了许多西夏人,但通过相貌种诊还是能辨认出来,多是西夏的撞令郎。

但这个问题很复杂,相比于宋朝笨拙的民族政策,无论西夏还是辽国,做得比宋朝似乎还要更好。当然,这也是被逼的,与宋朝僵持,需要汉人种植,只有种植粮食,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供给,进一步压制宋军。这就需要汉人。

因为重视耕种,汉人在山那边不感到排斥,同时也是他们的家园,只好如此了。这个问题现在连王巨都没有想通,就不要指望种诊能想明白了。

就是想明白了,也不能说,西夏在用汉人做撞令郎,宋朝同样在用蕃人做炮灰,大家彼此彼此。

李谅祚看着大批大批的士兵倒下,又被气得大怒,然后将叶悖麻喊来责问:“这就是你所说的宋军无备,知州软弱?”

叶悖麻道:“陛下,这也许是大顺城将士所为,与那个知州无关。”

它似乎是一个解释。

但在这时,宋吉又皱了皱眉头。

宋军退后四十步,有许多箭法准的西夏人继续顶着盾牌,趟入河中,与宋军互射。

于是种诊再次下了一个命令:“再退二十步。”

当然,这让西夏人垫河底变得更顺利,不过宋军伤亡却大幅度下降了。

西夏人将一袋又一袋泥包抛入河中,不过从河里到河对岸,一个又一个西夏人被宋军射毙。

有的尸体随着河水,重新飘向下游。

“林崇班箭法真出众啊,”章楶没有王巨武艺,只好呆在城头上观战,但迅速注意到了小将林广,这是持续性的放箭,不是两军短兵交接,放三四箭,敌人就杀到眼前,转入了白刃战,因此这时便能看出来大家的体力与箭术。

有的官兵体力跟不上,箭虽放出去,却软绵绵的没有杀伤力,有的体力好,每一箭继续象开始那样飞速地射个不停。

其中林广表现最为出众,不但从未停息过,并且箭法准,几乎每两三箭出去,便能射毙一名西夏兵士。

到现在,仅是林广一个人,就击毙了最少十几名兵士。

“有大胜的希望,”种诊道。

今天一战又再度击毙了许多西夏将士,但不是崩溃战,实际真正杀伤与抓俘乃是在崩溃战中产生的,包括王巨那三战,伤亡虽不小,可对于李谅祚来犯的大军来说,也不过九牛一毛,然而对双方士气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完后他又下令道:“换营。”

大顺城中又涌出数营将士,将前线正在作战的兵士轮换下来休息。

有的西夏将士以为此机可趁,向河对岸扑去,但只冲了十几步,立即弯下腰,在河中大叫起来,先后被射毙。

马都能扎伤了,况且是人。

种诊大声叫道:“稳住阵脚,再退十步。”

四次退后,退了七十步,主要战场已进入了河中,这导致更多的尸体随河水飘向下游。

不过西夏人又付出近一千人牺牲后,终于将河底铺上大大小小的泥袋。

种诊扭头看了看城后,冲着赵明,一挥手中的旌旗。

赵明带着三营骑兵,包括刚才他的蕃兵,骑在马上,迅速冲出大顺城。

正好河底铺上,这些人正准备返回军营时,赵明一千余骑杀了过去。

这些西夏人多是撞令郎,也有擒生军,但数量少,看到一千余宋骑杀出来,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赵明迅速追上,在后面就象切瓜砍菜一般,不停地向西夏士兵挥舞着屠刀。

“出击,出击。”李谅祚大叫声着。

漫咩带着骑兵杀出大营,不过前面不是宋军,而是自己逃散下来的军马,漫咩顾不上了,开始自相践踏,特别是笨重的铁鹞子,对他们自己人伤害更大,等他们好不容易从自己人身上杀出一条血路,眼看与赵明的骑兵两兵相接,大顺城上却吹响了撤军的号角。

赵明不急不慢地带着手下撤回大顺城。

这下子西夏人死伤更惨重,两军浪费了无数箭支,西夏人牺牲的也不足一千人,但就在这一会,又折了一千多人。

李谅祚更加恼羞成怒,不顾天色临近黄昏,下令攻城。

章楶默默地看着战场,心想攻防战终于正式开始了。以前他与王巨就谈过这个问题,王巨说,朝堂有人说西夏人因为缺少木材,所以无力修建攻城器械,这才使得西夏人不长于攻城。有人又说西夏是游牧民族,善于马上作战,所以不善于攻城。这两种说法都是错的,或者说只对了一部分。

西夏虽多是骑兵,又得到了河西走廊,南北河套,这都是唐朝的重要养马场所。

但南河套开始恶劣沙漠化,真正能养马的地区很少了,而且与唐朝不一样,唐朝的养马地区不仅有有南北河套,河西走廊,还有关中河东,甚至顶盛时在西域与青海也有牧监。就是这样,常年准备的战马不过六七十万匹。

西夏是有不少马,可马不仅是军事上的用途,用途很多,况且又是役兵制为主,他们能做到每一个役兵能人人手中有马?庆州做到了每一个蕃兵人人有马吗?连蕃骑都做不到!因此只能说是半是骑兵,半是步兵为主的混合军种。

并且又有许多汉人做撞令郎,与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是两样的,木材更是如此,当真横山天都山连取一个攻城器械的木材都没有?

有,可是西夏有那么财力支持吗?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换宋军来,宋军就善长攻城了吗?

但王巨说这番话时,其用意很深远,这是替未来留下的坑。未来赵顼仍轻敌,王巨必须警告,特别是那座灵州城,但不能他一个人说,得找更多懂军事的人共同说,那才有说服力。

若是没有灵州之殇,那该多好啊,但这个也让王巨头痛了,那不仅要说服赵顼,还要说服很多人,其中的一些人猛得一塌糊涂……

可能会成功吧,可能不会成功,这是必然,未来自己能办成很多事,也有很多事办不成,只能说现在东一枪西一炮,铺一些底子下去,再给自己一步步夯下厚实的底子。

章楶不会知道王巨打算的,他开始注意,看看西夏人究竟用什么来攻城?

有攻城的器械,一个个简易的攻城梯,就是那些民间用的梯子吧,至于类似宋朝云梯的梯子一个也没有看到。

章楶又扭头看了看身后高大的城墙,以及这种倚山而建的地势,笑了笑说:“种将军,大顺城无妨了。”

人是多啊,但这个城墙就那么长,能发挥人多的优势吗?

或者一个个学习猴子,从西山的背后,那个被宋朝官兵刻意挖得陡峭无比的崖壁上爬上来吧。

就是猴子,也不行哪。在上面派一支驻兵,就一个个轻松击毙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