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无人问。
“外母是不用麻烦了,我来主要与外父说几件事。”
“他在书房盘账呢,你去吧。”
王巨到了李家的书房,发现李员外正笨拙地用算盘在算账,看得王巨都急得慌,上前道:“外父,我来教你。”
教丈人打算盘。
“张公心思玲透,居然能想出这个办法算数。”
王巨目瞪口呆,但能说什么呢,就算是老师的功劳。
“在州学里学得如何?”
王巨苦笑,不答。
“唉,程公也是。”
“不谈这件事了,外父,你将朱员外与赵员外喊来。”
“又有什么情况?”
“没有,只是竹纸有的事我想说一说。”
李员外便让下人将朱欢与赵升请来。
“竹纸今年应当差不多了。”王巨道。竹纸材料广泛便宜,但也有缺点,那就是季节性,新竹子上来不过两三个月,错过了就无法再生产了。并且沤晒的时间长。因为离得远,几家刻意奢侈地置了十匹马,做为来回通信的工具。因此现在新纸还没有出来,更没有送到延州城。
不过这个工艺去年就有了一个大模样,今年应当差不多,可能还不会让王巨满意,但绝对会让其他人满意。
“因此得准备几件事。”
“那几件事?”朱欢问道。
“第一件事准备四百金,等到新纸出来后选出最好的新纸,然后找此三人,第一个乃是文相公,给他三百金代笔费。第二个叫章惇,他有一个侄子乃是嘉佑二年的状元,因此此人耻于与侄子同榜,于是辞去敕命进士,然后于嘉佑四年复考,居然高中甲等第五名(前五名都是甲等,第五名乃是甲等最后一名)。”
“这个人我好象在哪里听说过,似乎是一个知县。”
“恩,就是他,第三个人乃是小苏。一人各给五十金。让他们三人各写一首诗赋,赞美竹纸。”
章惇与小苏难度不高,这两人现在都是低品官,五十金整整一千贯钱,换算成他穿前的后世人民币,那是将近五十万人民币了,几乎一字好几千块。
而且竹纸出来,对教育会产生极大的帮助作用。
难的就是文彦博,因此王巨又说道:“若是文公不同意,可以再加一些润笔费,再说明竹纸对国家的好处,用此劝说文公,那怕让他写一首小诗也行。”
这三个人乃是王巨刻意挑选出来的。
苏东坡不行。
王安石学子李定有一个很牛气的母亲仇氏,生下大和尚佛印后,改嫁李问为妾,生下李定,生下李定后再改嫁郜氏为妾,生下大画家蔡奴。因此仇氏病死,李定气恼地没有服侍。正好苏东坡与佛印是好友,从佛印嘴中得知了这条消息后,不顾朋友情份,大肆攻击李定。这才彻底地惹怒了李定,才有了乌台诗案。
反正从现在开始,都是一笔烂糊涂账,但这个得要注意,切莫到时候连累了竹纸。
韩琦是不大可能,而且他与司马光王安石都是站在风头上的人物。
富弼还好,但人家有钱,钱多得都数不过来,又是当朝宰相,请不起。
最终选定的大人物就是文彦博。
章苏二人一是保守派,一是改革派。以后影响力也不小。章惇最后得罪了向太后,但那太遥远,暂时不用考虑。
具体的不便解释,王巨只说了一句:“我从恩师嘴中得知,章苏二人文采极好。”
“就算他们文采好,但为什么要这么做?”赵员外奇怪地问。
“这便是我说的第二件事,等到新纸出来后,选最好的新纸,然后将三人赞美新纸的诗赋印在纸边,最好加印一些墨竹,选有两万以上户数居民的大城市,再找到这个城市的州学,说明它未来的售价,然后将这些竹纸无偿捐献。”
如果是一群文人坐在这里,恐怕马上不能会意,不过赵李朱三人都是商人,想了一会便明白了,朱欢道:“扬名?”
“不错,正是扬名。”
“但今年不能生产。”
“正因为今年不能生产,所以才这样做。”现在连广告意识都不成熟,更不用说饥饿营销。
“听我的,保证明年销售会十分火暴,再相信我一回。”
后面六个字出来,三人无一人反对了。
“最后一件事就是我所说的那三人人选可选好了?”
“有几个对象。”
“定落之前,必须通知我。”
眼下是研发,工艺必须掌控在自己手中,但到明年投产了,会注入海量的钱帛,因此秋闱后必须将人选确定下来。不然那时候王巨就离开延州,前往京城了。
未来诡奇的政治斗争,这个契股人选同样也要注意。
赵祯妃嫔的娘家不能选,马上就会让伟大的英宗陛下全部赶出皇宫。
李玮不能选,几年后赵顼就要替小姑姑报仇雪恨了。
欧阳修家的亲戚不能选,几年后同样被扫出朝堂,只好呆在地方上一个人自己儿絮叼……
第八十章磨练
李贞来到踩料槽前,看到王嵬正带着他十一岁大的大儿子大蛋,十岁大的二儿子二蛋,正在踩料。
王巨二嫂在家带孩子,后面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要命的二嫂肚子又大了。
连李贞也有些傻眼,你们倒底想生多少孩子?不是大户人家,有的大户人家子女也多,关健那不是妻子一个人生的,还有小妾生的孩子。
李贞不能急了。
不过王嵬是妹夫的二叔,他不得不照料一下,于是说道:“二叔,你让大蛋二蛋下来,他们还小,正是读书的时候。”
“大郎,没事,我也让他们读书呢,抽空让他们跟小年子他们识几个字。”
小年子他们,就是王巨从王家寨带来的几个少年,王巨将剑利润让出来,让寨子请私塾教授,再置一些书本笔墨纸砚,寨中的孩子便有了学习的地方。
在古代也要识字啊,就象王嵬不识字,来到杭州,李贞想照顾都没办法照顾,只好让他领头带着大家做粗活。
不过王年他们只学了一年,又是在那种环境下,能识多少字?
李贞皱了皱眉头,山那边就有私塾,别看这里是山区,可是杭州教育发达,除了州学县学外,私塾遍地皆是,到了杭州李贞才感到延州教育的落后。
不过大蛋二蛋的年龄有些操蛋,说小吧也不小,说大也不大,王嵬要干活,他妻子又怀了孕,到山那边上学,谁来接送?
他想了一下道:“这样吧,上半年事务忙清了,你让大蛋二蛋到城里来,我在富阳置一个小宅子,然后我再让他们进私塾。”
“大郎,那怎么好意思呢?”
“不要紧,王巨是我的妹夫,你是王巨的二叔,也就是我的二叔。”
李贞说完,又到了另一边。
那便是几个纸匠的住宅。
请了好几个纸匠,也是杭州越州比较有名气的纸匠,又提供了高薪,最高者一年五百贯薪酬,少者一年也有三百贯。杭州富裕,物价也高,不过这个年薪算是惊人的了。并且还有一项承诺,那就是一旦正式投产时,会拿出百分之五的契股分摊给这几名纸匠。
这就是技术入股,不然凭借那份天价违约金,未必能栓住人,这时代连律法都能破坏,就不要提契约了。
不要小看了这百分之五,如果经营得当,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再加上高薪,那么人才能留下来,技术才能守住而不会泄密。
至于普通的工人,那个问题不大,王巨只指出几个关健的步骤,但经过这几名纸匠改进,熟料纸变成了四十多个步骤,生料纸也变成了近三十个步骤,只要将各个环节拆开,这些工人也不知道其所以然了。
几个纸匠正在讨论。
王巨只是给了主要的步骤,但还有细节。这些细节同样得注意。
看到李贞来了,都站起来客气地说:“见过大郎。”
“你们在商议什么?”
“大郎来得正好,我们正在商议一件事呢,新纸最大的缺点就是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