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车队人员急剧增加,新民兵里还好些,那些平民部分真是人多嘴杂,有几个老油子,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听,很难管理。有了这个说法,周成斌和朱洪峰等人可以说是举双手赞成。至于让范海腾决定,那就由着他折腾,反正是个得罪人的事。
正所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些听到传闻的,行为方面就收敛了许多,而有些人仗着资格老,依然如故,根本不放在心上。
过了大约半个月,车队驻扎在一个大的聚居地,范海腾把自己拟定的名单交给冷峻,冷峻淡淡扫了一眼,二话不说,就签上自己的大名。
范海腾觉得吃瘪,他准备了一肚子的理由,却没有人问他,憋得难受。
范海腾憋屈的问:“峻哥,你就不问问我送走这些人的理由吗?”
冷峻说:“这么小的事,我既然交给你了,当然你自己去办好就行了,名单我没意见。”
范海腾不满的嘟囔:“什么小事啊,这些人是我明察暗访,又经过多番考证,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弄出来的名单。”
冷峻点头说:“对你这么努力认真的工作态度,我还是应该表示赞美一下的,嗯,这次名单定的很好。”
范海腾忽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这么大的人了,明着显得在跟冷峻邀功,不由讪讪的说:“峻哥,你真的不需要听听让这些人走的理由?”
冷峻一挑眉毛说:“不需要,我当然是信任你的,怎么信任你还不满足?”
范海腾小声的嘀咕:“你就不怕冤假错案?”
冷峻不在意的把手里的名单交还给他说:“只要不是故意的就成。”
范海腾犹在嘀咕:“可是……可是……”可是半天却可是不出来。
冷峻正色说:“一个上面的人,怎么可能事事处处都是正确的,就算是再小心也难免会有错误的决定。难道就从此后不敢下决定了吗?当然不是,该下定决定的时候,就该雷厉风行的下,错了就错了,误伤一两个是无法避免的事,这都在正常范围内,总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能做的,也应该做的,是在之前的准备工作,做的越细致,越周到,所犯的错误才会越少。”
第16章 第 16 章
等名单公布的时候,有的人走是在意料之中,有些人走就是出乎意料之外,有些以为肯定只能离开的人,反而留下了。
其中意见最大的就是杨荣光的老婆,范海腾口中泼妇的老公。他们一家三口算是这个时代非常幸运的,竟然都活了下来。可是,他们三个的名字却赫然在名单上。
这个女的仗着老公是新民兵的排长,平时那是趾高气昂,谁都敢骂,没少欺负同样是带着孩子的沈青和其他一些弱者。
沈青带着孩子在车队,虽说她也是努力的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过孩子要天天照看着,加上孩子身体常常用药,其实花费很大。她做的那点事情,在这个世界中也许连饭钱都挣不回来,何况是药,就算是孩子生病体弱,她也从来没有打过病号餐,她觉得,她们不能更多的占车队的便宜。
而且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沈青曾经偷偷卖过的事又被这些人知道了,虽然到车队后,沈青再没有做过,可是却架不住这些女人的嘴巴。
车队里其实也有这种出卖身体为生的女人,总会被其他女人鄙视。车队虽然没有强迫的事件发生,然而这种需求却是很正常的,只要不违背车队的大原则,车队是不管这些的。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一点都不错。
沈青不是性格软弱的人,然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本着歇事宁人的原则,沈青从来不跟这帮人闹,当初但凡她还有一点办法,她绝对不会那么做,可这些跟这些人说有什么意思。
现在在车队,是丧尸爆发后唯一觉得能活的像人的地方。车队虽然每次都把欠的药帐给记了下来,却从来没有追问过她要账。
这次听说车队要赶一部分人走,她就做好了被赶走的准备。冷峻他们当初能够救下来他们母子,还让他们母子在这里生活这些日子,她已经很感激了。那些欠的情,这辈子还不了,只能留到下辈子去,那些欠的帐,她还不了,如果她留在这里,注定只会越欠越多。
她虽然留恋这里,但是他们母子二人纯粹就是车队的负担。想到未来的日子沈青很忧心,可是为了儿子,她无论如何都的坚持下去。
没想到等到名单下来的时候,她们母子竟然都留了下来。
那个女的在外面骂的很难听,说范海腾公报私仇,因为她老公罚过范海腾,所以被怀恨在心。
杨荣光气急败坏的喝止住自己的老婆,想求见冷峻,冷峻却避而不见,赵爱国他们又完全无条件支持冷峻。
最终无奈,钟鼎找到了冷峻,为杨荣光说情。
杨荣光这个人冷峻是知道的,他进入新兵营的时候,杨荣光还负责训练过他一阵子呢。这个人倒是个不错的人,做事认真,也算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就是在家庭方面,很有些妻管严。
冷峻沉吟片刻问钟鼎,他们离开是否按照规定,根据各人的贡献拿了补偿金,钟鼎说是的。
冷峻从自己私人的款项中拿出跟补偿金同样的数量,让钟鼎交给杨荣光,表示自己的心意,可是车队的决定绝不是朝令夕改的,既然是决定的事实,就必须执行。
并且还说,车队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拿着钱到哪里都能找到活路,也许生活的比车队这样餐风露宿还要好。
冷峻既然这么说了,钟鼎也无奈,杨荣光的老婆那真是在车队都出了名的,他把钱给了杨荣光,被他老婆收了起来,他老婆又多拿了钱,这下子总算没了抱怨,犹在那里得意,觉得自己是赚了,要不是自己这么厉害,怎么会得这么多钱。
杨荣光最终还是带着家人遗憾的走了,他老婆这个样子,真是害死他了,可是,那毕竟是儿子的母亲,他能怎么办呢?就连他也茫然,什么时候才能忍到头。
这批人离开车队后,车队的次序好了许多,很快就出台了许多新的规章制度。
吃饭也不再是过去那样按需分配,而是贯彻着冷峻说的人尽其用的原则。
在车队的人,人人都有事情做,人人都必须做事情,不管大事小事,甚至是缝缝补补,总有能做的,按照做的事情,付给一定的报酬,有些是车队雇佣的,有些是私人雇佣的。
崔晓燕和秦主任致力于帮助妇女和儿童甚至其他的弱势群体,她们帮助妇女们安排各种各样的工作,努力找到每个人适合的特长,甚至让单亲家庭的妇女也能找到事做而不必挨饿。她们又公费建立了托儿所,帮助这些母亲们照顾孩子,让这些母亲们能够去工作赚钱。
这个托儿所不同于和平时期的托儿所,而是照顾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二十来个小孩子,大的十多岁,小的才是几个月大的小婴儿。
沈青被安排进了这个托儿所,她的儿子白天也被背到这辆车上,她在照顾着其他孩子的时候,还能照顾着儿子,沈青在丧尸潮后,第一次有了正式而又能同时照顾儿子的工作,在车队流浪的生活中算是安定了下来。
对于临时救助的人员,这些人吃喝都是由车队出钱,只能保证饿不死的基本温饱。如果要吃的好,过的好,那么,请努力工作。
车队的发展是迅速的,大家很快发现,在这些条例的实施下,并没有谁因为这样的条例而饿死,相反,许多人的收入都增加了,车队显示出焕然一新的勃勃生机。
第17章 第 17 章
五月末的时候,车队途径一座城市,在边缘的粮仓中找到了避难在那里的F大近二千人的师生和一部分平民。
这个避难所主要是由难民自发组织的防御,正面临粮食和武器的危机,暂时由一位学校中年教导主任杜小川和一个平民领袖盛启生带领。
这些人经过商议,决定跟着冷峻的队伍迁徙。
跟着队伍走了一段时间,到了下一个大的聚居点,有少部分人留了下来,大部分人决定继续跟着冷峻随车队前行。
车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队伍,许多人都忧心忡忡,这么大的队伍,在这样的乱世中行进,会不会更加的麻烦,也不便于管理,然而冷峻却仍然保持他一贯的冷静与面无表情,没有一点反应和措施。
除了大型的基地,其他的中小型基地大多都不再允许他们全部进入基地内,他们这么多人,还有这么强的武装,怎么看都是小型炸药。
车队通常在基地附近驻扎,然后派人和车进入基地去交换物资和信息。
除了军部仍然由赵爱国和赵岩管理不变,其他的管理队伍都进行了适量的扩充,所有一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混乱。
最令人惊奇的是一直不被看好的范海腾,还真成为了车队的财政部长,将物资调配管理的井井有条,杜小川被调去协助他。这位教导主任一点没有觉得对方年纪轻轻,又是一学生而看轻,兢兢业业的辅助工作。
盛启生被安排管理后勤,与周成斌他们几个配合。
按照冷峻的话来说,车队里只要军队不乱,财政和物资管理分配不乱,人们吃的饱饭,就不会混乱。